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295秒,为你在为你在61,042,058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战祥连,唐胜群,冯作栋,吴涛, 来源:电池 年份:2020
通过观察铅酸电池管式正极板化成过程中二氧化铅(PbO2)的形成和两种晶型的分布,研究管式极板的化成机理。管式极板的化成从筋条圆翼处开始,并逐步向筋条的上下方延伸,与电解...
[期刊论文] 作者:战祥连,张明,陈龙霞,张燕,陶郁, 来源:电源技术 年份:2006
由于生产设备、生产条件等不同,铅粉的特性也存在许多差异。研究了氧化度为70%~77%、视密度为1.65~l,90g·cm^-3的低视密度铅粉和氧化度为70%~75%、视密度为1.90~2.10g·cm^-3的高......
[期刊论文] 作者:战祥连, 陈龙霞, 张明, 郑仲, 陶郁,, 来源:蓄电池 年份:2005
介绍了石墨、无定形碳及苯乙烯基磺酸盐3种添加剂,将3种添加剂按不同的配比并适当组合添加到管式正极板中,试验这些添加剂对牵引用铅酸蓄电池初期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实车运行,...
[期刊论文] 作者:赵艳红,吴涛,战祥连,林双,张志鹏, 来源:电源技术 年份:2020
在三元正极材料中添加石墨烯,研究不同状态的石墨烯及其添加量对电池低温和倍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分数20%的石墨烯浆料和2%的Super P配合使用效果更好,三元颗粒表面...
[期刊论文] 作者:战祥连, 唐胜群, 张杰, 李敏, 邢树花,, 来源:蓄电池 年份:2019
通过拉裂测试、差热分析、微观结构分析和红外测试,研究了涤纶排管使用前和使用8个月的性能变化。与新排管相比,使用8个月的排管的拉裂强度从300 N/cm下降到30 N/cm以下,熔融...
[期刊论文] 作者:唐胜群, 陈龙霞, 王玉莹, 战祥连, 吴涛,, 来源:电源技术 年份:2019
采用现场电化学扫描技术对铅酸蓄电池两种板栅正极板在化成过程中的电流和电位分布进行了研究。发现化成初期,辐射式极板首先是从极板四周开始,拉网极板从整个极板开始均匀化...
[期刊论文] 作者:唐胜群,李艳芬,陈龙霞,战祥连,吴涛, 来源:电源技术 年份:2020
通过比较不同固化温度对拉网板栅极板腐蚀层及化成期间电位和阻抗变化发现,高温固化可增加拉网板栅腐蚀层厚度,使化成初期极板电池内阻增加,但随着化成的进行,不同固化温度极...
[期刊论文] 作者:唐胜群,战祥连,吴涛,陈龙霞,李艳芬, 来源:电源技术 年份:2019
为了研究含银板栅中银的溶解和迁移对铅酸电池负极性能的影响,测试了锑含量不同的铅锑合金电解后银的迁移量,发现锑含量升高抑制了银在阴极的析出。利用循环伏安方法测试了银...
[期刊论文] 作者:战祥连,唐胜群,李艳芬,陈龙霞,张梦颖, 来源:电源技术 年份:2020
采用现场电化学扫描技术对拉网板栅用于汽车起动电池正极板在放电过程中的电流和电位分布进行了研究。发现在3 C放电初期,电流电位分布均匀,随着放电的进行,极板上部的极化大...
[期刊论文] 作者:吴涛,郭永榔,张明,靳树峰,战祥连,刘自堂, 来源:蓄电池 年份:2006
介绍了特殊用途动力型铅酸蓄电池高利用率活性物质配方的研究,使用单片极板对正、负极活性物质添加剂进行了筛选,对正、负极板制造工艺进行了试验,在单片极板试验基础上确定...
[期刊论文] 作者:唐胜群,战祥连,陈龙霞,张杰,李艳芬,李林萍, 来源:蓄电池 年份:2020
用X射线衍射法(XRD)和电子扫描电镜(SEM)研究了由球磨铅粉和巴顿铅粉和制铅膏时与加酸完成后的物相组成变化和晶体生长规律。在3BS的形成过程中主要是α-PbO参与反应,因此和...
[期刊论文] 作者:唐胜群,陈龙霞,战祥连,吴涛,田雪,王刚,李艳芬, 来源:蓄电池 年份:2019
由于单根管内不同位置活性物质利用率不同,硫酸铅挤压未反应的二氧化铅晶体向排管施加应力,造成排管破裂。排管材料大孔较多、微孔较少造成了电解液分层,加速负极底部硫酸盐...
[期刊论文] 作者:唐胜群,王玉莹,陈龙霞,战祥连,吴涛,李艳芬,冯作栋, 来源:蓄电池 年份:2020
研究了不同温度下铅酸电池负极的氧化峰电流和析氢电流,发现温度越低,氧化峰电流和析氢电流越小,其中-15℃时的析氢电流只有30℃时的1/5。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电解液密度对铅...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