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87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扈继增,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2020
知是良知本体,行是良知之用。在心体纯然的状态下,心与物接,良知自然发用为行,知与行本然合一。常人因气拘物蔽,其良知心体无法完全呈现,从而导致了知与行的分离。孙应鳌认为...
[期刊论文] 作者:扈继增,,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2020
知是良知本体,行是良知之用.在心体纯然的状态下,心与物接,良知自然发用为行,知与行本然合一.常人因气拘物蔽,其良知心体无法完全呈现,从而导致了知与行的分离.孙应鳌认为个...
[学位论文] 作者:扈继增,
来源:贵州大学 年份:2008
孙应鳌是贵州文化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他生活于社会正发生激烈转型的中晚明时期。当时社会的复杂诡谲,学术的活泼灵动极大影响了孙应鳌学术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孙氏学说一面受其......
[期刊论文] 作者:扈继增,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21
自宋迄明,\"慎独\"之义经过二程、朱熹、王阳明等人的发展,完成了内在转向。刘宗周既反对朱熹仅将\"慎独\"视为已发工夫,又警觉到王阳明以\"良知\"解\"独\"所造成的弊端。一方面,他摄性归心,既完成对\"独体\"的价值贞定,又使\"独体\"拥有活动能力。另一方面,他......
[期刊论文] 作者:扈继增,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2020
摘 要:知是良知本体,行是良知之用。在心体纯然的状态下,心与物接,良知自然发用为行,知与行本然合一。常人因气拘物蔽,其良知心体无法完全呈现,从而导致了知与行的分离。孙应鳌认为个体通过慎独、诚意的明心工夫,可以重新回归到知行合一的本然状态,实现本然与实然的统一,......
[学位论文] 作者:扈继增,
来源:贵州大学 年份:2008
...
[期刊论文] 作者:李景林;扈继增,
来源: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2021
现代以来西方哲学对于中国哲学研究的影响,基本上是单向的.而作为西方哲学家,斯洛特的阴阳哲学,却罕见地表现出了一种对中国哲学如何参与当代世界哲学创造进程的"回馈性"思考.斯洛克将阴解释为"接受性",并以之为切入点,揭示出阴阳之间的互涵平衡关系,据此证明中......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