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434秒,为你在为你在41,217,000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14
阮籍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最主要者应为徘徊于名教与自然之间的出处矛盾,一方面,它作为连接竹林玄学与元康玄学之间的过渡环节,对于玄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它也造成...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09
近十几年来,张世英先生致力于中西哲学会通研究,不断有新成果问世,在学术界引起热烈反响。从《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1995)、《进入澄明之境——哲学的新方向...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4
如何重写中国美学史是当代学者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士人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中国美学的创作与鉴赏主体,士人的审美趣味对于中国美学史影响深远。...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在梁武帝以文治国、优待士人的政策影响下,梁朝士人普遍遵循大隐的出处方式。一方面,作为大隐的承载之地,园林在实践和理论上均有重要发展,庙堂与山林的关系得到进一步统一;...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初盛唐士人以积极入仕为己任,然而,蹉跎仕途之现实与建功立业之理想形成巨大反差。这一矛盾带给士人的不是灰心绝望,也不是抽身离去,而是愤激感慨,或是如王勃作理论反思,或是...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14
东晋士人将郭象哲学的名教即自然落实为出处同归,进而通过玄言诗、玄谈以及山水园林的游赏,将出处同归转化为一种实践,由此导出雅化的生活方式。雅来自于名教之外的自然,与山...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虽然范仲淹经典形象生成与传播已经有很多论述,但是由于学科界限的封闭,鲜见有专文将其置于当代政治哲学理论视阈下进行当代考察和论述,因而本文尝试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理论...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中唐时期,白居易等人以闲官的身份居住于东都洛阳。其生活方式以宴集和游赏为主,在享受感官刺激的同时又追求玄远的精神境界。从思想上讲,这主要是受到南宗禅的影响,并以白居...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200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张世英先生的几部著作对美学多有涉及①,审美在其哲学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探讨张先生的美学思想,对于理解他的哲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从另一个角度讲,...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船山学刊 年份:2005
魏晋是中国历史上人的觉醒和文的自觉的时期.这两种觉醒的核心是情的觉醒,情的觉醒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也有魏晋玄学的影响.王弼哲学从理论上为情的觉醒敞开道路,...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心”是嵇康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越名教而任自然”可以理解为“越名任心”,任“心”而为即可有精神之自由。嵇康之“心”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概括而言,主要体现在三方......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学海 年份:2011
南宗禅与日常生活密切相连,具有生活禅的特点。本文主要从“意在目前”、“触目菩提”和“快乐无忧”三个命题出发,论述生活禅的主要特点及其美学意蕴,着重探讨“境”这一范畴。......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05
郭象哲学的核心范畴是"独化","独化"的主体是"性"."性"意味着一种必然性,与此必然性相联系,郭象哲学十分重视"无心"."无心"即顺应个体固有的必然性,这也是郭象所讲的自然的根...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王弼的认识论主要包括两部分:言意之辩和体无.言意之辩在中被提出,研究者往往注意此文的第一段,对第二段则很少注意,第二段其实也有很深刻的思想,即意在...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4
身处由盛而衰的中唐时期,在经历了大历时期的震惊、迷惘与惆怅之后,如何接受这样的现实并在其中安定身心,这是中唐士人所面临的基本问题。白居易的经历颇具典型性:兼济理想受...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中国美学史上,关于山水自然的发现一直是一个重要论题.文章提出如下观点:(一),庄子所讲的是自然而然的“自然”,是精神境界的“自然”,这与作为山水景物的“自然”不能完全等同.......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佛学研究 年份:2005
晋宋之际的山水诗的出现与当时的哲学思想密切相关。就哲学而言,无论是从玄学的角度,还是从佛学的角度,僧肇佛学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探讨晋宋之际山水诗与哲学的关系...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年份:2014
在封建体制内,出处(仕隐)关系是士人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从魏晋到隋唐,随着政治局势的盛衰变化,士人与封建政权的关系或是和谐、或是冲突,如何在不违背名教纲常的前提下,追...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2014
魏晋时期,人的觉醒与文的觉醒对于此后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但西晋是一个往往被忽视的阶段。由于出处矛盾尚未从理论上得到解决,西晋士人困苦挣扎于动荡、混乱...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昌舒,,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南朝时期,山水自然作为独立的审美形象进入文艺作品中,对于其原因,历来论者多有涉及。如果从陈郡谢氏的角度,选取东晋谢安、晋宋谢灵运及萧齐的谢朓为对象,探讨出处问题与山...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