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35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明;王;, 来源: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 年份:2003
结霜在制冷空调、冷冻冷藏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普遍存在,认识霜层生长规律对提高设备效率和控制水平十分重要.本文进行了水平表面霜层生长的实验研究,分析了湿空气流速、湿空...
[会议论文] 作者:,明,王, 来源: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 年份:2003
本文进行了水平表面结霜的实验研究,并根据实验结果对结霜过程中的传热、传质特性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结霜初期存在一个短暂的传热、传质的强化阶段;此后结霜过程中对流换热...
[期刊论文] 作者:明,王, 来源:工程热物理学报 年份:1999
在己求得贴壁层内气体粘度和导热系数变化的基础上,求解了微槽内气体完全发展的二维层流换热。得到两表面等热值,且q1=q2=q以及一表面等热流,另一表面绝热条件下的温度分布和对流换热系......
[期刊论文] 作者:明,王, 来源:工程热物理学报 年份:1996
本文提出多孔介质内受迫对流凝结时两相共存区的二维非达西流模型,分析了蒸气在多孔介质内沿水平平板和填充圆管内受迫对流凝结时两相共存区的厚度。假定局部平衡和暂先假设蒸......
[期刊论文] 作者:明,王, 来源:工程热物理学报 年份:1998
微通道内流体流动与换热规律不同于常规尺度,这可归因于“贴壁层”流体分子与壁面相互作用的影响。当通道尺度小到与分子自由程可比时,贴壁层影响就不能忽略,贴壁层内流体的输运......
[会议论文] 作者:明,王, 来源: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 年份:1995
[会议论文] 作者:明,王, 来源: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 年份:1999
分析了毫米和压微米尺度毛细管内受迫对流凝结时气液两相流型的尺度效应。以此为基础,根据表面张力作用程度将微小圆管内的气液两相流型划分为对称型、半对称性型和非对称型,并......
[期刊论文] 作者:明,王, 来源: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份:2002
The viscosity of water with copper oxide nanoparticle suspensions was measured using capillary viscometers. The mass fractions of copper oxide nanoparticles...
[期刊论文] 作者:成,明,王,, 来源:石油炼制与化工 年份:2010
根据冷凝法油气回收系统的制冷特点,选择不同组成的A,B,C三种油气混合物的凝结曲线进行分析,探讨冷凝法油气回收的规律及油气回收效率。结果表明,油气混合物的组成是影响冷凝法油......
[期刊论文] 作者:成,明,王,, 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年份:2011
为讨论湿空气凝结速率各种计算公式和忽略凝结液膜对换热的影响,通过对湿空气的凝结特点分析,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湿空气掠过竖直冷壁面时的热量和质量传递规律.探讨了温...
[期刊论文] 作者:成,明,王,, 来源:油气储运 年份:2010
总结了冷凝法油气回收系统3级制冷的特点,在第2级和第3级之间采取复迭式循环,将部分第3级的冷负荷调节到第2级,提高了制冷能效;讨论了冷凝法油气回收翅片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
[会议论文] 作者:成;明;王;, 来源:第九届全国空调器、电冰箱(柜)及压缩机学术交流会 年份:2008
根据冷凝法油气回收系统的制冷特点,针对第三级冷负荷较大的情况,建议在第二级和第三级之间采取复迭式循环.针对翅片式换热器在油气回收中的应用,计算并讨论了换热器的结构特...
[期刊论文] 作者:明王, 来源:家用电脑世界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今日山西 年份:2004
晋城城区认真贯彻落实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和全省农村饮水解困动员会议精神,把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饮水解困工程实施三年多来,按照“......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山西水利 年份:2004
总结了晋城市城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经验,对新形势下的农建新机制作了深入探讨....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山西政报 年份:2003
2003年我区水利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大力开展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与时俱进,狠抓水利基础...
[期刊论文] 作者:泽梁,明,王,, 来源:工程热物理学报 年份:2006
纳米颗粒悬浮液具有广泛应用于强化传热的潜在优势。本文采用加入表面活性剂的方法提高纳米悬浮液的悬浮稳定性,并用瞬态热线法测量了热导率。在分析现有理论模型和纳米悬浮液......
[期刊论文] 作者:明,泽梁,王, 来源: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02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会议论文] 作者:泽梁,明,王, 来源: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04年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 年份:2004
分散剂的加入能够增强纳米悬浮液的稳定性.对氧化铜纳米悬浮液的粘度进行的实验研究发现,分散剂质量分数的变化对粘度的影响远超过纳米颗粒质量分数变化的影响.本文结合实验...
[会议论文] 作者:泽梁,明,王, 来源: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04年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 年份:2004
对碳纳米管悬浮液的热导率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CNT要借肋于SDBS才能均匀地分散于水中,而同样条件下,置于四氢呋喃则不需要分散剂.测量了纳米悬浮液的热导率,发现碳纳米...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