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87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逢铃,, 来源: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随着社会理论之空间转向成为学术热点,大卫·哈维及其思想也早已渐入中国学者视野之中,特别是其"历史-地理唯物主义"已成为对历史唯物主义挑战的经典改造。然而,在整个后现代...
[期刊论文] 作者:李逢铃,, 来源: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年份:2016
建立在以人的“类”为基础之上的现代平等观念,默认了具有不同自然禀赋和处于不同社会境况之人的自由发展,进而导致现实诸多不平等。为此,当代西方学者试图从主体到客体对这...
[期刊论文] 作者:李逢铃,, 来源: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马克思思想不仅深受"三个来源"或"三个组成部分"的影响,其实,在马克思思想形成、变化和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马克思青少年时期,宗教作为一种西方文化根源和主要内容对其影响也是不......
[期刊论文] 作者:李逢铃,,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9
在当下社会所广泛流行的"共享经济"并非真正的"共享",而是"分享"。"分享"体现的是在产品私人所有前提下的一种交换行为,而"共享"更多体现的是一种生产、分配行为。区分两者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逢铃, 来源:理论与评论 年份:2020
在“柯尔施问题”中更为深层和本质的问题是如何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哲学的关系。在《卡尔·马克思》中,柯尔施采用理论与现实辩证统一的历史论述原则,试图通过恢复马...
[期刊论文] 作者:李逢铃,, 来源: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4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期刊论文] 作者:李逢铃,, 来源: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年份:2018
《资本论》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机制,同时也批判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得以确立的价值基础。其中,平等作为一种现代价值,它掩盖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本质。通过对商品...
[期刊论文] 作者:李逢铃,, 来源: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年份:2017
平等问题的当代中国语境,与包括罗尔斯在内的当代西方学者关于现代平等的争论有所不同。前者是属于正在积极推进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而后者是资本主义...
[期刊论文] 作者:李逢铃,, 来源:东南学术 年份:2018
只有重新回归《共产党宣言》所产生的思想史语境,我们才能在根本上理解其历史意义,进而合理地把握其当代价值。作为特定时代的文本,《共产党宣言》所具有的意义首先产生于马...
[期刊论文] 作者:李逢铃, 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年份:2018
对马克思主义或社会主义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于其自身,还要关注对与之相对或相关社会思潮的认识与批判。科恩就是基于对包括诺齐克、罗尔斯等当代自由主义者思想批判的基础上,...
[期刊论文] 作者:李逢铃,,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之义,其基础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理想与社会主义理想的有机融合,实现了合乎目的性与合乎规律性的统一。从美学角度看,国家、社会、个人三者......
[期刊论文] 作者:李逢铃,, 来源: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理性和资本逻辑是构成现代性批判话语的两个主要视角.相比较而言,资本逻辑已成为国内学者批判现代性问题的强有力根据.但在具体的理论表述中,人们却往往忽视了对这一视角的前...
[期刊论文] 作者:李逢铃, 来源: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人之"自在"、"自为"、"自持"和"自然"构成了老子对生命存在形式的反思。其中,人之"自在"最重要的特征是"与万物并作",是一种生命体的存在;人之"自为"因充满私欲而表现出"甚"、"奢"和"泰;"人之"自持......
[期刊论文] 作者:李逢铃,, 来源: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之一。在当今网络时代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出现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网络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
[期刊论文] 作者:李逢铃, 来源: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年份:2016
建立在以人的'类'为基础之上的现代平等观念,默认了具有不同自然禀赋和处于不同社会境况之人的自由发展,进而导致现实诸多不平等。为此,当代西方学者试图从主体到客...
[期刊论文] 作者:李逢铃, 来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述的关于人的解放的思想逻辑。他们立足于"从事实际活动的人",通过阐释唯物史观,揭示人在现实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被异己力量和虚......
[期刊论文] 作者:李逢铃, 来源:理论与评论 年份:2021
在《资本论》的阐释史中,以往学者对《资本论》科学性的解释一直是模棱两可、各执一词。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不仅在于阐释者之间阶级立场不同,更在于他们对科学概念理解的差异...
[期刊论文] 作者:李逢铃,,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学者常停留于库恩范式多重语义的基础上解释马克思哲学,往往导致对其解释陷入一种相对性状况。在反思这种现象的基础上,回归库恩思想的变化,认识到范式的本真内涵和方法论意...
[期刊论文] 作者:李逢铃,, 来源:教学与研究 年份:2019
无论是从“类”还是“共同体”角度论证“人类命运共同体”都不够完整.只有回到使两者发生根本性改变的现代性视野中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资本和理性双重动力...
[期刊论文] 作者:李逢铃,, 来源:政工学刊 年份:2014
学习哲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即“致思”与“致用”的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的“致思”提供了正确方向,也为我们的“致...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