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276秒,为你在为你在61,042,058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杨焄,,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傅共《东坡和陶诗解》是现知最早的一部《东坡和陶诗》注本。以往因为资料匮乏,学术界对傅氏生平及该注本的详情知之甚少。但通过钩稽宋元时期的史料,仍能勾勒出其生平概况,并可......
[学位论文] 作者:杨焄,,
来源: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2005
本论文在中晚明文学思想发展的背景下,对明人编选的汉魏六朝诗歌总集进行了专题研究。 引言部分,对研究对象作了界定,并简要地回顾了以往的研究状况。 第一章讨论了明...
[报纸论文] 作者:杨焄,,
来源: 年份:2004
为了便于传递政令和输送物资,唐宋两代逐渐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并在沿途设置了大量为过往官员、使臣甚至普通行人提供饮食、住宿或交通工具的驿馆亭舍。古人在觐省、应举......
[期刊论文] 作者:杨焄,,
来源:学术界 年份:2017
[摘要]许寿裳之子许世瑛在1930年进入清华大学中文系就读,鲁迅为他开列过一份推荐书目,就其具体内容而言,未必适合所有年轻读者的需求,因而不宜过分夸大其普适性。只有着重考察许......
[期刊论文] 作者:杨焄,,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櫽括"是将其他的文学作品加以改编、剪裁,使之成为词的形式的一种创作方式.在韩国历代词作中,可以发现一些以中国文学作品作为櫽括对象的作品.在汉籍东传与接受的背景下,考察......
[期刊论文] 作者:杨焄,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朱熹的词作在中国本土受到的评价并不高,但对韩国词文学的发展却起到了比较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韩国历代都有文人仿照朱熹的词作进行创作。韩国文人在模拟过程中,并不只是...
[期刊论文] 作者:杨焄,,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2015
韩国历代文人有11人次共22首步和苏轼的词作,包括依韵和次韵两种类型。除了苏轼的名篇倍受关注之外,其他作品也受到关注,呈现出不同于中国本土的取舍标准。由于韩国文人难以掌握......
[期刊论文] 作者:杨焄,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2001
本文对中所说隋炀帝的"非轻侧之论"的有关内容及其历史背景加以考察,认为杨广批判的主要是以庾信为代表的文风轻绮之士.但其初衷并非有意想要改变这一文学风...
[期刊论文] 作者:杨焄,,
来源:上海文化 年份:2017
王运熙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尤其在乐府诗、《文心雕龙》、李白诗、中古文学与文论研究等领域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在治学格局方面,他注重汇通文史,...
[期刊论文] 作者:杨焄,,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古诗类苑》是明代张之象编纂的一部汉魏六朝诗歌总集,成书时间在张氏所编的《唐诗类苑》之前。全书根据作品内容划分为四十四部,因而常被前人误归入类书。实际上,这种独特...
[期刊论文] 作者:杨焄,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4
...
[期刊论文] 作者:杨焄,,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12
新发现的蔡正孙《精刊补注东坡和陶诗话》包括第八、九、十共三卷内容,其中引用了多种早期陶渊明年谱、早期苏轼年谱、宋人《东坡和陶诗》注文和宋人诗话,具有极为重要的辑佚...
[期刊论文] 作者:杨焄,,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2009
本文勾稽相关文献资料,从文学创作、文学评论及其它文化领域等角度,对陆机《文赋》在韩国历史上的流传状况及其产生的直接影响做了介绍和评析。同时,通过分析韩国历代文人对...
[期刊论文] 作者:杨焄,,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黄侃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编纂的《诗品讲疏》是现代《诗品》研究史上的一部知名之作,但学界对其整体内容和相关情况却知之甚少,迄今只能追溯到《文心雕龙札记》中所征引的个别片......
[期刊论文] 作者:杨焄,,
来源:社会科学文摘 年份:2016
锺嵘《诗品》将陶潜列入中品之中,激起后世不少非议。清人王士祯便直截了当地指出,陶潜'宜在上品'。这表明随着时代风气的递嬗,人们对于陶诗的评价也会相应地发...
[期刊论文] 作者:杨焄,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0
处于汉字文化圈的东亚地区,保存着多种不同类型的唐诗论评资料。就文献来源而言,举其夥者,可以分成三大类:其一是留存于域外诗话中的论评资料;其二是域外学者撰作的诗文作品...
[期刊论文] 作者:杨焄,,
来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六朝诗集》是明代嘉靖年间刊行的一部六朝诗歌总集,根据有关文献推断,其编纂、刊行者很可能是蒋孝。虽然全书在刊行过程中经过了编者的改易补正,同时也造成了不少的讹误脱漏,但......
[期刊论文] 作者:杨焄,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本文考察了朝鲜刻本在文献的校勘、辑佚和考辨等诸多方面的价值,认为这一刻本在本文及注释两方面均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值得认真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杨焄,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16
高丽王朝后期的学者李齐贤(1287—1367)曾追随高丽忠宣王在中国常年居住,与虞集、赵孟、张养浩等元代文士过从甚密,并受到他们的影响而尝试倚声填词,从而成为韩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词人,享有“备知诗余众体者,吾东方一人而已”(李宗准《遗山乐府序》)的评价。但其作品在......
[期刊论文] 作者:杨焄,
来源: 年份:2017
陶渊明的诗文看似平易清浅,实则意蕴丰厚,往往需要从容涵泳,反复推敲,才能得其确解。比如那篇耳熟能详的《桃花源记》,说到渔翁进入桃源之后眼前呈现的场景,有“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数语。倘若囫囵吞枣地读过,恐怕不会给予过多的关注,甚至想当然地认为这不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