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1534秒,为你在为你在61,042,058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傅延龄, 宋佳, 张林,,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04
采用文献考据的方法对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所提"神农之秤"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讨论:"十黍一铢"与"百黍一铢"辨疑,"神农秤"的应用,以及为什么称曰"神农秤"。认为"十黍为一...
[期刊论文] 作者:傅延龄, 宋佳, 张林,,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13
通过文献考据的方法从以下几方面对仲景方中药物计量只能用东汉官制进行阐析:东汉、魏晋在官秤以外不存在其他权衡制度,医家无力在官制以外创建另外一种秤两,医家不敢另行官...
[期刊论文] 作者:傅延龄,宋佳,张林,,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13
经方本原剂量指张仲景方的原始剂量,是研究经方应用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目前对此问题的各种研究结果差异甚大。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经方本原剂量问题的源流进行了追溯,认为...
[期刊论文] 作者:傅延龄,宋佳,张林,,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13
通过文献考据的方法分别从还原经方剂量的原貌,探索方药剂量历史轨迹,明确方药常用剂量范围,揭示方药剂量流变化的原因和提高经方的作用效力等五方面对经方本原剂量研究的意...
[期刊论文] 作者:傅延龄, 宋佳, 张林,,
来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份:2014
对陶弘景、孙思邈、苏敬等人著作中出现的神农秤、古秤、晋秤、南秤、复秤,以及今秤、单秤、金银秤、丝绵秤和药秤进行深入的文献分析,指出神农秤是汉隋时期医生们裁减古方剂...
[期刊论文] 作者:傅延龄, 宋佳, 张林,,
来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份:2015
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宋代政府推行煮散剂的原因进行了全面剖析,认为由于国家推行仁政,广泛提供免费医药;学医、业医数量增加;军费庞大,用药极费;人口数量迅速增加等导致药材...
[期刊论文] 作者:宋佳,傅延龄,,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2012
运用文献分析与统计学方法,对明代13位医家医著所载1405首方剂中的药物剂量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得出明代医家的临床用药剂量概况,包括按药物出现频次高低筛选的临床常用药物...
[期刊论文] 作者:宋佳, 傅延龄,,
来源:中医研究 年份:2010
...
[期刊论文] 作者:宋佳, 傅延龄,,
来源:西部中医药 年份:2019
系统整理了刘渡舟先生对伤寒学派若干问题的再认识,包括对六经本质的认识,对"方证相对论"的认识,以及对《伤寒论》条文组合的认识,这些真知卓识对推动当代伤寒学派的发展具有...
[期刊论文] 作者:宋佳, 傅延龄,,
来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份:2011
用药剂量是影响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研究李东垣运用黄连的剂量入手,拟在得出东垣运用黄连的大致剂量范围及与相关病证之间的关系。...
[期刊论文] 作者:宋佳,傅延龄,,
来源:环球中医药 年份:2012
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 ,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出的"古一两今用一钱"进行了剖析,认为在李时珍生活的明代,"古一两今用一钱"基本符合当时医家对经方的折算概况,但此种折算...
[期刊论文] 作者:宋佳, 傅延龄,,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2012
中药方剂常具有较低的阈剂量和较宽的治疗窗,使得中药临床剂量变化非常灵活,但任何一首方剂,一味中药,对任何一位患者而言都存在一个"极限剂量",不超过"极限剂量"是保证临床...
[期刊论文] 作者:宋佳,傅延龄,,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2011
通过对宋代散剂盛行进行追本溯源的探讨,认为散剂盛行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这种古老的中药剂型之所以在宋代到达鼎盛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散剂历史悠久,历来为方药主要剂型;...
[期刊论文] 作者:宋佳,傅延龄,
来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2010
陈皮、枳实是《石山医案》中最为常用的理气之品,通过对此二药出现频次、剂量及相关配伍的研究,发现二药在《石山医案》中的用药特点有异同之处:两者均可消耗脾胃,尤以枳实为...
[期刊论文] 作者:宋佳, 傅延龄,,
来源:天津中医药 年份:2011
通过对《石山医案》中出现的92首内服汤剂处方进行研究,总结出汪机临床常用的17味药物及其剂量分布情况。其中以补气药出现频次最高,剂量最大。结合医案总结了汪机用药特色主...
[期刊论文] 作者:宋佳,傅延龄,,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份:2012
汤剂服法在宋以前灵活机变,以一剂一煎三服为多见;迨至宋代,由于散剂盛行,使得古方汤剂一律改为煮散,多一煎一服,而日服次数语焉不详;自元明汤剂重新恢复使用,沿用了散剂服法...
[期刊论文] 作者:杨琳, 傅延龄, 倪胜楼, 张林, 宋佳,,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13
目前对中药药量的研究多集中在单味药量上,对全方量的研究多有忽略。对《外台秘要》中汤剂的全方量、药味数和加水量进行研究,统计得出全方量的常用范围为131~331 g,药味数的...
[期刊论文] 作者:傅延龄,张林,宋佳,杨琳,陈传蓉,,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13
在自先秦至今的两千多年内,常用中药的临床用量发生了较大变化,这是关乎中医方药量效关系研究的重要问题,欲阐明该问题先须对两千年来常用中药的临床用量变化趋势进行描绘。...
[期刊论文] 作者:傅延龄, 杨琳,,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年份:2014
中药剂型的形成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合适的剂型便于临床应用,而且可使药物发挥最佳疗效。现代中医临床口服中药剂型多采用汤剂,文章研究秦汉时期《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
[期刊论文] 作者:杨琳, 傅延龄,,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份:2010
整理《伤寒杂病论》汤剂服量情况,总结出其日服次数有日一服、日二服、日三服、顿服、日夜连服、日五服、日六服、日十服、少少频服等9种情况,以日三服占多数,这一服量方法较...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