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94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林毓生, 来源:读书 年份:1996
作者小引:这篇文字是根据去年(一九九五)十二月我在台北参加一项学术研讨会的发言录音增订而成。当时一位听众要求我对于牟宗三先生的“儒学开出民主”说,表示意见。由...
[期刊论文] 作者:林毓生,, 来源:读书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林毓生,,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1987
根据波拉尼(Michael Polanyi)在他的知识论中对于创造活动性质的洞察(这里所谓的"创造活动",包括科学的创造活动,也包括艺术的创造活动),我们知道当创造的想象力强烈活...
[期刊论文] 作者:林毓生, 来源:读书 年份:1995
目前大陆知识界一些圈子之内,正流行反抗甚至厌恶五四精神的潮流——认为五四式关怀中国的举措或五四式的理想主义,到头来只能使人变成“智慧的暴君”,并带来祸国殃民的...
[期刊论文] 作者:林毓生,, 来源:扬子江评论 年份:2009
鲁迅先生的"国民性论述"是非常重要的论述,其深刻性、困境与实际后果所产生的影响可以说在各方面都非常多、非常重大。我相信没有人不知道鲁迅先生的"国民性论述",也许大...
[期刊论文] 作者:林毓生,, 来源:读书 年份:2004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期刊论文] 作者:林毓生,, 来源:开放时代 年份:2011
本文首先以反思"五四"时代蔡元培倡导与坚持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历史性贡献,与陈寅恪提示的王国维自尽所体现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精神意义,来铺陈在中文学术界论证...
[期刊论文] 作者:林毓生,, 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中义:台端的两文,我在2012年11月接到后,当即拜读了其中的一篇:你论述元化先生与我反思五四的那一篇。此文很有分量、很有内容,文笔也很生动,可喜、可贺。你把元化先生第...
[期刊论文] 作者:林毓生,,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1993
1 根据已出版的《鲁迅全集》各种版本,鲁迅先生在1925年5月30日给许广平的信上说:其实,我的意见原也一时不容易了然,因为其中本含有许多矛盾,教我自己说,或者是人道主义...
[期刊论文] 作者:林毓生, 来源:财经 年份:2006
凡是学术研究,必须遵守学术规范、学术纪律,就像开车都须遵守交通规则一样。这应该是不言自明、没有争论余地的共识。如果国内仍然要讨论学术研究是不是需要学术规范、学术纪律......
[期刊论文] 作者:林毓生, 来源:新东方 年份:2009
“五四”,作为一个符号,必须以多元的观点来看,不可以单一的有机式一元论的观点来理解。那是不符合史实的。事实上,五四时代是由三个阶段组成。早期的“五四”,指1919年以前,大致可......
[期刊论文] 作者:林毓生, 来源:中国证券期货 年份:2014
自由的定义 “自由是一种人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中,一个人或一些人对另一个人或一些人所施加的强制(coercion)在社会中被尽可能减至最小程度。”换言之,自由是社会中的个人独立于......
[期刊论文] 作者:林毓生,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94
《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最初是由台北狮谷出版公司在1981年出版的,后来台北远流出版公司在1984年曾发行再版。这本小书今天得以与大陆读者见面,笔者内心甚觉快慰。此书主...
[期刊论文] 作者:林毓生, 来源:读书 年份:2009
“五四”,作为一个符号,必须以多元的观点来看,不可以单一的、有机式一元论的观点来理解。那是不符合史实的。事实上,五四时代是由三个阶段组成。早期的“五四”,指一九一九年以前,大致可以从一九一四年算起。当时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均主张建立宪政民主,亦即:保障个......
[期刊论文] 作者:林毓生, 来源:读书 年份:1992
先师海耶克(F.A.Hayek)先生于今年三月二十三日在德国南部佛来堡市与世长辞;消息传来,至深哀悼。就笔者个人言,我在一九六○年以一个来自台湾的青年,于到达芝加哥大学后,在六年研究生生涯中,除了其中一年的奖学金是由芝大研究院提供外,其余五年连续获得专属由海耶克先......
[期刊论文] 作者:林毓生, 来源:读书 年份:1987
根据波拉尼(Michael Polanyi)在他的知识论中对于创造活动性质的洞察(这里所谓的“创造活动”,包括科学的创造活动,也包括艺术的创造活动),我们知道当创造的想象力强烈活动的时候,它“不仅更热烈,而且更具体、更特殊”。当然,一个人只能在他所具有的对世界事务的性质......
[期刊论文] 作者:林毓生,, 来源:读书 年份:1992
先师海耶克(F.A.Hayek)先生于今年三月二十三日在德国南部佛来堡市与世长辞;消息传来,至深哀悼.就笔者个人言,我在一九六○年以一个来自台湾的青年,于到达芝加哥大学后,在六...
[期刊论文] 作者:林毓生, 来源:世界汉学 年份:2003
在他以世界史的眼光,對中國古代思想全景的復雜多樣的透視中,史華慈(Benjamin I.Schwartz)先生對於他的繁復、具有内在“緊張”(tension)和含有未扣牢部分的題材,進行了深切...
[期刊论文] 作者:林毓生, 来源:世界汉学 年份:2003
一九九八年春天,我的一位研究西方古代史的同事Mike Clover——他同時是一位至為欽許史華慈(Benjamin I. Schwartz)所著《中國古代思想世界》(The World of Thought in Anci...
[期刊论文] 作者:林毓生, 来源:世界汉学 年份:2003
在二戰以來杰出的歷史學家當中,史華慈是目光最為敏銳,見解最為深刻的人士之一。他深深地根植于但并未局限于蒙田和巴斯噶的人文主義傳統,該傳統為他提供了判别人類狀况之中...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