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312秒,为你在为你在61,042,058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查律,,
来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年份:2010
"似"与"形"是就物象的画面形迹而言的,"真"与"神"是由笔墨提示给观者而超越于形迹的审美判断。黄公望以较为简省而具有表现力的笔墨呈现物之为物内在之"真",同时弱化物的个体形态,使其......
[期刊论文] 作者:查律,,
来源:荣宝斋 年份:2011
一陆治其人明代绘画以吴门为最盛。陆治是吴门画家中的晚辈,明弘治九年(一四九六)生,明万历四年(一五七六)卒,字叔平,自称"包山子"以纪...
[期刊论文] 作者:查律,,
来源:荣宝斋 年份:2015
宋董逌所著的《广川画跋》六卷,共一百三十六篇文章,以考据赏鉴为主,其中涉及绘画理论问题的篇幅约占三分之一,董逌针对不同画面所作的跋语虽然较为分散,但是其所讨论的...
[期刊论文] 作者:查律,,
来源:书法赏评 年份:2013
在汉字的书写历史中,最早的形态类型是殷商的甲骨文,其次是先秦的金文。相对于甲骨文来说先秦金文更为丰富多彩,从审美形态上又可分为商西周与春秋战国两个不同的阶段。对于...
[期刊论文] 作者:查律,,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年份:2016
'书如其人'是中国书法的基本立场,人书合一,书法以笔墨形质展现书写者的情性。'和'与'气韵'呈现了作品中艺术形象之间的动态有序关系,是个人与...
[期刊论文] 作者:查律,,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10
一、当代山水画创作现状薛永年在他的《百年山水画之变论纲》中指出: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山水画一直在变。然而真正改变山水画的题材内容、社会功能与文化观念,包括学习山水......
[期刊论文] 作者:查律,,
来源:书法赏评 年份:2011
先民有言曰:“同能不如独诣。”又曰:“众会不如独赏。”独诣可求于己,独赏罕逢其人。予于画竹亦然。不趋时流,不干名誉,丛篁一枝,出之灵府,清风满林,惟许白练雀飞来相对也。...
[期刊论文] 作者:查律,,
来源:中国书法 年份:2015
先民有言:“同能不如独诣。”又曰:“众会不如独赏。”独诣可求于已,独赏罕逢其人。予于画竹亦然。不趋时流,不干名誉,丛篁一枝,出之灵府,清风满林,惟许白练雀飞来相对也。[1...
[期刊论文] 作者:查律,,
来源:书画世界 年份:2010
刘国松对传统中国画中的工笔错误地判定为"写实",同时将写意等同于西画中的变形,并且认为抽象是写意的进一步发展。在如此混乱和错误的判定之下得出中国绘画表现上写实、写意...
[期刊论文] 作者:查律,,
来源:书画世界 年份:2010
~~...
[期刊论文] 作者:查律,
来源: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年份:2018
【摘 要】随着清代碑学的发展与兴盛,碑学系统成为书法新的师法对象,北碑的师法改变着书法的整体生态。弘一法师的“以形傳神”和于右任的“遗貌取神”是对北碑师法与把握的两个角度和方法。启功的“透过刀锋看笔锋”并不是立足于碑拓本身审美的立场。陆维钊认为......
[期刊论文] 作者:查律,,
来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2005
"笔墨"问题是中国画的核心问题,也是黄宾虹最关注的问题.在黄宾虹的"笔墨观"中,书法有着特殊的意义.黄宾虹对于笔墨的把握,直接受到碑学书风的影响,他主动地实践了碑派书家"...
[期刊论文] 作者:查律,,
来源: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毛笔书写是古代文化者的基本活动。书写是对文字的书写。文字是符号,符号是抽象的,但是对符号的书写却不是抽象的。...
[期刊论文] 作者:查律,,
来源:书法赏评 年份:2016
汉字字形是书写的语言符号,书写是汉字形态呈现的手段与方式。清徐灏注笺《说文解字》“书”:“书从聿,当以作字为本意。”而“聿”字本身就是以手拿笔之形。我们从这两个字...
[期刊论文] 作者:查律,,
来源:书法 年份:2014
在黄庭坚的书论中"姿媚"是与《兰亭序》的审美形态相关联的表述。其以"姿媚"论书家书作,时作褒义,时作贬义,表现了他对于《兰亭序》师法时较为矛盾的心态。在崇尚《兰亭序》...
[期刊论文] 作者:查律,,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11
王蒙是"元四家"中最晚的一位,卒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其晚年生活在明代。元代的山水画演变以赵孟頫为先导,而后有"元四家",五人代表了元代山水画的面貌与最高成就。"...
[期刊论文] 作者:查律,,
来源:江苏教育 年份:2019
重庆市沙坪坝区在中小学书法教育推进过程中提出“生命书法”教育理念;紧抓书法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书法课堂课型模式;确立沙坪坝区书法教室建设标准;推进建设制度化的书法活动...
[期刊论文] 作者:查律,,
来源:中国书法 年份:2012
石涛书法之师法与成长对于石涛的书法学习的记述仅见于李驎《大涤子传》。传前有序:“予素奇大涤子,而大涤子亦知予,欲以其生平讬予传。或告以东阳有年少能文,大涤子笑曰:彼...
[期刊论文] 作者:查律,,
来源:书画艺术 年份:2010
20世纪以来艺术在总体上都越来越走向个人化,相对于经典来说其审美也走向边缘化和碎片化。艺术家在要求突显个性的同时,由于对精神厚度追求的放弃,使作品的精神力度趋于薄弱,对于......
[期刊论文] 作者:查律,,
来源:艺术品 年份:2015
在谢赫《画品》序中"应物象形"是其"六法"的第二法。在后人对"六法"的论述中,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论画六法》篇无疑是最早和极为重要的一篇。但是在张彦远的论述...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