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89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柴俊为,,
来源:上海艺术评论 年份:2019
中国唱片的戏曲旧片再版是持续的、大量的,而且每个阶段呈现着不同的特点。这固然是戏曲经典宜于反复欣赏的特性,造成了强大的市场需求,同时也取决于中国唱片厂占据的资源优...
[期刊论文] 作者:柴俊为,,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5
一以京剧、昆曲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经历了20世纪初以来的"旧戏改良"、50年代的"戏改运动"、"文革"期问的"京剧革命"、80年代以后的"戏曲现代化",进入新世纪以后,...
[期刊论文] 作者:柴俊为,,
来源:上海艺术家 年份:2014
艺术当然要允许探索,但是探索了近百年,其结果是每况愈下,恐怕不能把责任完全推给外部环境,而不反思这种探索本身。同样面临现代大众文化的冲击,为什么西方的古典歌剧、交响乐、芭......
[期刊论文] 作者:柴俊为,,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4
吴小如先生虽然已92高龄,近年又一直抱恙,行动不便,可是5月11日晚上传来吴老去世的消息,我仍然十分意外。这几年,每次去看他,临走我总说:"下次来北京再来看您!"他好几次...
[期刊论文] 作者:柴俊为,,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清代地方戏曲中的杨家将故事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移植、改编的传统杨家将故事,如《金沙滩》、《天门阵》、《杨义广征西》等等;一类是民间艺人新编的杨家将故事,如《四郎...
[期刊论文] 作者:柴俊为,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2
戏曲要争取青年观众就应当适合青年人的思想特点和审美趣味。象《西施》、《吕布与貂蝉》一类的戏,当初编演时可能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现在看来,一个美人能决定一个政...
[期刊论文] 作者:柴俊为,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8
他开始全面恢复舞台生涯。他借了2万元钱置办服装行头,约请当年合作的著名琴师沈玉才、鼓师赓金群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1990年10月他来上海演出。尽管剧团只在《新民晚报》的...
[期刊论文] 作者:柴俊为,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1
编辑同志:《上海戏剧》第3期刊登了沈祖安先生提供的一组“珍贵史料”剧照,大开眼界之余,对其中有些错误,现提出求教如下:第一幅陈少霖的《坐宫》。说明中称其装束“蓝袍带在...
[会议论文] 作者:柴俊为,
来源:中国京剧 年份:2004
梅兰芳先生是1949年以前灌制唱片最多的京剧演员,也可能是当时中国戏曲演员中灌片最多的一位。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出版的《梅兰芳老唱片全集》(以下简称《全集》),是在梅先生身...
[期刊论文] 作者:柴俊为,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5
上海京剧院一团演出了“故事新编”剧《青丝恨》,舆论盛赞该剧“立意新”,称赞它是“一出寓教于乐的喜剧”。(《文汇报》1984.10.8.)就娱乐角度说,《青丝恨》的表现形式...
[期刊论文] 作者:柴俊为,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5
上海京剧院几位编剧合作改编的《虹霓关》,不仅充分肯定了一场悖于旧礼教的婚姻,而且通过肯定这场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婚姻,从一个侧面进而肯定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反封建斗...
[期刊论文] 作者:柴俊为,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4
今年第五期《戏剧报》上从冯亦代同志的文章知道,北京上演了吴祖光同志改编的《三关宴》。我没有见到演出。但演出的内容与发表的剧本没有大的出入。上演这样一出教化忠...
[期刊论文] 作者:柴俊为,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7
由剧协上海分会和周信芳艺术研究会联合主办的京剧流派交流演出七月二十五日至三十日在中国剧场举行。周信芳弟子董春柏、荀令香弟子李世英、郝寿臣弟子马永安与上海京...
[期刊论文] 作者:柴俊为,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8
“文革”文化的典型代表“样板戏”,此次被政府教育部门法定为教材,即将进入中小学音乐课。...
[期刊论文] 作者:柴俊为,
来源:上海艺术评论 年份:2019
新人新声 从接管大中华唱片厂到中国唱片厂建立,“中国唱片”完成了对中国境内唱片生产出版的独家垄断。与此同时,中国的戏曲剧团也大范围引入苏联大剧院的管理模式。虽然实行企业化管理,中国唱片在戏曲节目的录制、版权等方面完全不同于以前的市场化企业,而是借......
[期刊论文] 作者:柴俊为,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1988
王梦云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京剧老旦演员。1950年考入中国戏曲学校,曾受教于孙甫亭、时青山、徐少琪诸位老师。毕业后,又于1961年拜李多奎先生为师,学习了《赤桑镇》、...
[期刊论文] 作者:柴俊为,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9
1986年,《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上海卷》编辑部对上海业余京昆剧组织首次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统计数字说明,“上海业余京剧组织和业余京剧爱好者之多,为全国之冠”。时隔...
[期刊论文] 作者:柴俊为,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7
鼎鼎大名的《空城计》、《玉堂春》不上座,有人把它归咎于“老三出”。然而,久遭禁锢的《斩经堂》露演后,也有人发牢骚:“这种老戏不开放时,这也好,那也好,拿来一看也不...
[期刊论文] 作者:柴俊为,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20
刘永春是京剧史上继穆凤山、何桂山之后最杰出的铜锤花脸之一,与金秀山齐名.其署名出版的留声机唱片不下数十种,目前尚能找到的亦近三十种.然而,除百代唱片公司出版的七种之...
[期刊论文] 作者:柴俊为,
来源:中国京剧 年份:2021
(接上期)在唱片辨伪中,口音、咬字的规律是最硬的证据。听唱片里演唱者的咬字,特别是念白是一个风格,就不可能假。大家都知道,孙菊仙是票友出身,年近三十才下海唱戏。苏雪安先生说\"他不太讲求念字,但没有刺耳的字音\"(苏雪安:《京剧前辈艺人回忆录》,上海文化......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