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3.252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梁德林,, 来源:广西师院学报 年份:1991
有人说,月亮是悬挂在天上的一首诗!也有人说,我们的文学至少有一半是月光文学;还有人说,西方文学是太阳文学,中国文学则是月亮文学。这些不同的说法道出了一个事实:月亮...
[期刊论文] 作者:梁德林, 来源:广西师院学报 年份:2002
古代诗人从山岳中获得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古代诗歌中的山意象或给人神秘之感 ,令人向往 ;或象征永恒不变 ,成为王朝兴替、人事代谢的见证 ;或具有阻隔的意蕴 ,诗人借以表达怀...
[期刊论文] 作者:梁德林, 来源:广西师院学报 年份:1995
本文分为自然的云、隐逸的云、深情的云、多彩的云、变幻的云五部分,论述古代诗歌中的云意象具有的丰富意蕴与情致...
[期刊论文] 作者:梁德林,,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古代典籍中的"正始之音"或为玄学概念,或为音乐概念,或为文学概念。作为玄学概念的"正始之音",指魏晋清谈风尚;作为音乐概念的"正始之音",指具有中和之美的纯正音乐;作为文学...
[期刊论文] 作者:梁德林,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1996
风是流动的空气,这个道理古代中国人早就意识到了。《庄子·齐物论》说:“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然而,古人对风依然怀着一种神秘感,认为它“纤微无所不入,广大无所不...
[期刊论文] 作者:梁德林,,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6
寻人不遇题诗留言或作诗寄赠是唐人的一种习惯。现存唐代寻人不遇诗中,被寻访者多为道士、僧人、隐者。宣扬佛道思想、表现隐逸情趣,表达景仰之情及叙说友情,是唐代寻人不遇诗最......
[期刊论文] 作者:梁德林,,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柳宗元诗中似陶渊明平淡风格者为数并不多,更多的是奇险之作。柳诗之奇表现为:题材奇异、构思奇妙、语言奇特。柳诗之险主要体现在用韵方面。柳宗元部分诗具有奇险风格的原因在......
[期刊论文] 作者:梁德林,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由于古代文人对水的喜爱 ,水意象大量出现在古代诗歌中 ,或象征道德 ,或象征隐逸 ,或象征阻隔 ,或象征时间。此外 ,还常被用以比喻人心所向 ,比喻知音 ,比喻感情的深长等等 ,...
[期刊论文] 作者:梁德林, 来源:广西师院学报 年份:2001
雨容易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也是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雨意象是古代诗歌中频繁出现的一种艺术意象。古代诗歌中的雨意象多用以表现江南的特定环境,表现春天这一特定季节及寒食、清......
[期刊论文] 作者:梁德林,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2004
柳宗元在任柳州刺史的四年时间里 ,给柳州带来了中原文化 ,促进了广西文化的发展 ,广西本土文化也影响了柳宗元的文学创作 ,使其呈现出新的面貌。...
[期刊论文] 作者:梁德林,,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05
一个风清月白的秋夜,几位志趣相投的好友,乘着一叶扁舟,在宽阔的长江江面,在传说中的赤壁古战场,完成了一次游览,也进行了一次关于生命的哲理对话,这就是苏轼《前赤壁赋...
[期刊论文] 作者:梁德林,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以明道”并非韩愈古文理论的核心 ,有意“明道”之作也并非韩愈作品中的精华 ,过分强调韩愈散文的“明道”作用 ,无异于买椟还珠。与此相反 ,“以文为戏”更能体现韩愈文...
[期刊论文] 作者:梁德林,,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92
《论艺术的表现》是蔡仪先生的遗著。文章在论述艺术表现的诸方面问题时,细致分析了一些古代作家艺术家的作品,对于古典文学研究是有启发的。梁德林的《论中国古代文学的游戏...
[期刊论文] 作者:梁德林,, 来源:柳州师专学报 年份:2010
人称秦观为"古之伤心人",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敏感是秦观成为"伤心人"的重要原因,秦观的"伤心"体现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与此相适应,秦观词中出现了不少诸如"斜阳"、"落...
[期刊论文] 作者:梁德林, 来源:广西师院学报 年份:1999
欧阳修曾自称“爱山者”,山意象在其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欧阳修笔下的山千姿百态,令人喜爱。它们往往成为世俗的对照物,成为自由的象征,寄寓着作者的归隐之念,体现着作者的仁者风......
[期刊论文] 作者:梁德林, 来源:广西师院学报 年份:2000
古代诗歌中的霜意象具有表示秋日、清晨、重阳、岁月的时间特征,也有表示北方边塞的空间特征。霜意象既可以表示恶劣的自然、社会环境,又可以象喻正义的力量。霜意象还经常出现......
[期刊论文] 作者:梁德林, 来源:广西师院学报 年份:1994
伤春、悲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大主题.二者的差异主要是:年轻人易伤春.老年人易悲秋;女子多伤春,男子多悲秋;伤春之作风格委婉、曲折、缠绵、悱恻,悲秋之作风格凄清、深沉、苍凉、悲......
[期刊论文] 作者:梁德林,,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王梵志的“翻着袜法”既是一种写作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写作方法,其特征是以逆向思维的方式构思作品,令人耳目一新。这种方法反常合道,使诗产生奇趣,也被许多古代作家所采用。...
[期刊论文] 作者:梁德林,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8
毛主席指示我们:"无产阶级对于过去时代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必须首先检查它们对待人民的态度如何,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而分别采取不同态度。"这是我们评价古代文艺作品必须遵循的原则。只有正确理解毛主席的捐示,我们才能对古代文艺作品作出正确的评价,在浩如烟......
[期刊论文] 作者:梁德林,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8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