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87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楼宝棠,, 来源:地震学刊 年份:1983
以往考核评定中存在的问题。技术职称是衡量和反映一个科技人员的工作成就、技术水平、业务能力的标志和称号。做好职称工作,关键在于一个“准”字。所谓准,就是要认真...
[期刊论文] 作者:楼宝棠,, 来源:地震学刊 年份:1985
日本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冈田恒男教授和东京大学工学部坂本功助教授在哈尔滨出席中日抗震结构学术讨论会后,于9月25日至27日来南京访问。 26日下午,进行了学术交流活动,...
[期刊论文] 作者:楼宝棠,, 来源:地震学刊 年份:1984
地震预报最佳方式的探讨是地震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临震预报可靠性评估和预报益损情况的估计,采用风险型—期望值准则方法进行决策,认为在目前预报水平和能力情况...
[期刊论文] 作者:楼宝棠,, 来源:地震学刊 年份:1984
应国家地震局的邀请,国际地震中心主任安东尼·休斯博士(Anthony A Hughes)于8月20日~9月1日来我国进行学术交流活动,8月29日到南京访问。30日上午,休斯博士在南京金陵饭店作...
[期刊论文] 作者:楼宝棠,, 来源:地震学刊 年份:1982
华东协作区1982年度地震趋势会商会于1981年12月9日至13日在杭州召开。参加会议的除本协作区七省市地震部门的代表外,还邀请了国家地震局计划处、监测处、分析予报中心、地...
[期刊论文] 作者:楼宝棠,, 来源:地震学刊 年份:1985
应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邀请,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所属地震预报委员会主席、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地震学家埃维森教授于1985年10月7日至26日来华讲学、参观...
[期刊论文] 作者:董颂声,楼宝棠, 来源:中国地震 年份:1997
根据最近出版的资料,概括了1949年以来我国地震灾害的全貌及其随时间,空间和震级的分布情况,并把这一时期的灾情与地震活动情况作了对比。结果表明,这一时期我国共发生造成灾情的地震......
[期刊论文] 作者:张雪亮,楼宝棠,,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1985
本文在引言中,主要从过去震害经验说明抗震对策对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意义。尔后分别论证了应根据建筑物地震破坏机理,采取相应工程抗震对策;较详细地讨论了采用定数法和概率...
[期刊论文] 作者:楼宝棠,董颂声,,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1987
国际地热流委员会前主席、匈牙利罗兰科学大学环境物理教研室主任、科学院博士斯特格纳(J.Stegena)教授应江苏省地震局和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邀请,于1987年5月21—30...
[期刊论文] 作者:龚寿荣,楼宝棠, 来源:地震学刊 年份:199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冲击和改变着旧的物资管理体制,冲击和改变着陈旧的传统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地震系统能否实行设备有偿占用改革,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初步探讨,试图更新观念,扩大视野,提高物资管理的实效。......
[期刊论文] 作者:楼宝棠,高德潜, 来源:地震学刊 年份:1992
1 引言中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也是地震灾害记载最为悠久和丰富的国家之一,多种文献都有地震灾害的记载。随着地震对策、地震社会学研究和“国际...
[期刊论文] 作者:龚寿荣,楼宝棠, 来源:地震学刊 年份:1999
开展地震现场社会调查,是防震灾法赋于地震部门的职责,试图通过对1990年常熟5.1级地震现场社会调查成功实例的总结和震后对策提供的新鲜经验,对今后开展地震现场社会调查工作起到积极的......
[期刊论文] 作者:楼宝棠,孙寿成, 来源:地震学刊 年份:1999
着重对溧阳两次地震的经验教训作总结,其教训为5.5级地震后的重建中仍未采取一些抗震措施,由于多种原因未以做出短临预报,震时人员避防失当群众缺乏地震常识,仓惶外逃现象严重,其经验......
[期刊论文] 作者:楼宝棠,孙寿成,,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1985
本文介绍了这次地震的震时和震后的社会反应和对策、从对策中获得的几点体会和震后对策中出现的问题。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ocial reac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
[期刊论文] 作者:楼宝棠,高德潜,李华,, 来源:地震学刊 年份:1992
1 引言中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也是地震灾害记载最为悠久和丰富的国家之一,多种文献都有地震灾害的记载。随着地震对策、地震社会学研究和“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开展,随着政府对综合防灾工作的加强,对地震灾害数据资料的需要越来越迫切,......
[期刊论文] 作者:王公学,楼宝棠,戴秉良,, 来源:地震学刊 年份:1991
本文较全面系统地阐明和列出了防震救灾工作体系和各阶段的防震救灾内容,并在对地震及其灾害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采取分级实施救灾的对策,以使作出的反应作到快速、有效、适度,从而达到减轻灾害、减少损失的目的。本文可供各省、市、县制订一个能直接操作实用......
[期刊论文] 作者:楼宝棠,过娟秀,李华,郗崇植, 来源:地震学刊 年份:1995
本文对《关于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规定》中提出的“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群众对自然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实际防御能力”的具体内容作了阐释。认为宣传的实质是减少民众对防震减灾知识的“四度”,即减少无知度、减少不确定度、减少疑惑度、减少混杂度。......
[期刊论文] 作者:楼宝棠,贺楚如,戴秉良,,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1985
1979年7月9日18时57分在江苏省溧阳发生了6.0级地震。由于震区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江南水乡,震前又无短临预报,因此,地震造成较大的破坏。本文概述了这次地震的概况及其特...
[期刊论文] 作者:楼宝棠,邱益茂,钱宗和,,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1985
1984年5月21日23时37分在南黄海火星沙附近发生了6.2级地震,这是南黄海近六十年来最强烈的一次地震。这次地震引起了群众很大的惊慌,社会反响较大。本文首先扼要地介绍了这次...
[期刊论文] 作者:楼宝棠,郑嘉炯,龚寿荣,, 来源:地震学刊 年份:1990
作者于2月12日至28日间赴震区,对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社会反响、政府和社会组织功能、交通、通讯、金融保险、社会控制、社会心理等14个基本问题进行了逐一调查。结果表明,与同等级的地震相比,其影响较为广泛且偏大。本文还对造成这次地震社会经济影响较大的因......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