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104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会议论文] 作者:汤伟昌,
来源: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 年份:2011
本文对国内外中医四诊仪器研究发展的现状作了详细分析。着重对近几年中、日、韩在四诊研究方面的发展现状作了分析。并从“体制、组织形武、技术条件,研究内涵及进展”等......
[期刊论文] 作者:汤伟昌,
来源: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年份:2000
介绍双探头复合式脉象传感器的研究设计。该传感器有别于单探头脉象传感器,它能测取中医脉象信号中有关力学参数指标,有助于对中医脉象作更深层次的定量分析。文章还对该传感器......
[期刊论文] 作者:汤伟昌,,
来源: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2013
该课题由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四家单位共同参与,主要研究内容为:充分运用现代科学发展的最新前沿技术和成果,诸如传感器技术、数码照相技术、传声技术、精密仪器仪表、数据分析挖掘......
[会议论文] 作者:汤伟昌;,
来源:第三届国际中医药工程学术会议 年份:2006
脉诊是凭手指切脉的指感来诊察疾病的一种方法,在中医的辨证论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经过两千多年医疗实践和不断总结,中医已形成朴素的脉学理论体系和独特的脉诊诊断技术.通过...
[期刊论文] 作者:汤伟昌,李睿,
来源: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年份:2005
介绍三部脉象检测系统的设计思想,基本原理及结构特点等。该仪器由三个独立的,设计参数相同的压力传感器组成。它的主要特点是更符合中医传统的“三部九侯”脉诊方法,为中医...
[期刊论文] 作者:汤伟昌, 孙汉钧,,
来源:中国中医药科技 年份:2000
...
[期刊论文] 作者:汤伟昌,孙汉钧,
来源:中国医药学报 年份:2000
本文分析了现有单探头脉象仪检测人体中医脉象信息的局限性,提出了双路脉象检测的新方法。该方法既保存了现有单探头检测法的功能,还能检测探头下血管、皮肤软组织的有关力学参......
[期刊论文] 作者:汤伟昌,孙汉钧,
来源:中国中医药科技 年份:2000
...
[期刊论文] 作者:汤伟昌,孙汉钧,
来源:传感器技术 年份:199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事业的现代化已日益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的重视。ZMH-Ⅰ型脉象传感器是我们结合大量临床实验而试制的。它能模拟中医手指切脉方法,检测人体桡动...
[期刊论文] 作者:樊改荣, 刘聪颖, 汤伟昌,,
来源: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2012
目的:探讨压力式脉象传感器正向加压法和反向加压法两种脉象检测方法对于测试结果的影响。方法:利用ZM-Ⅲc型脉象仪对于同一组受试者分别进行反向加压与正向加压两种方法进行...
[期刊论文] 作者:陈淑阳, 汤伟昌, 刘聪颖,,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年份:2018
脉象客观化、信息化、标准化已成为当今中医药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中医脉象蕴涵着丰富的人体生理病理信息,是传递机体功能变化信息的一个窗口。然而,脉象又随机体的阴阳平衡...
[期刊论文] 作者:刘聪颖,赵宇平,汤伟昌,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07
探讨中医学长短脉的诸家学说及长短脉的临床意义,认为长短脉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长短脉的现代研究中,应精研脉意、确定域值参数,从而进一步发挥长短脉在辨证论治中的临床...
[会议论文] 作者:汤伟昌, 刘聪颖, 赵宇平,,
来源: 年份:2006
脉象是人体局部信息在寸口的反应,对临床诊断、治疗疾病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长短脉的论述,提出长短脉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会议论文] 作者:汤伟昌, 刘聪颖, 赵宇平,,
来源: 年份:2007
本研究通过医生盲法切脉与脉象仪测脉结果的对比分析,统计分析了医生切脉时指感感觉为无脉搏搏动的界限定量指标;并以此为依据初步建立了一套长短脉客观量化研究的方法,确定...
[期刊论文] 作者:孙汉钧,汤伟昌,黎明柱,
来源: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年份:1994
本文介绍了一种微机腹力探测仪。它通过复合式传感器实时测量腹壁变形量及反弹力,经单片微机数据处理后打印腹力等级的判断结论及原始测量数据表,试用表明,该机有助于腹诊水平的......
[会议论文] 作者:汤伟昌;赵宇平;刘聪颖;,
来源: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医药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 年份:2005
本文从脉象信号获取及处理方法的视角,分析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的研究设计与思路.在以往的研究中,脉象传感器主要有光电式、电阻抗式、超声多普勒、压电式以及压力...
[会议论文] 作者:汤伟昌,刘聪颖,赵宇平,
来源: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医药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 年份:2005
本文介绍了三部脉象检测系统的设计思想,基本原理及结构特点等.该仪器由三个独立的、设计参数相同的压力传感器组成.它的主要特点是更符合中医传统的"三部九候"脉诊方法.为中...
[会议论文] 作者:赵宇平,刘聪颖,汤伟昌,
来源:第三届国际中医药工程学术会议 年份:2006
本文通过古今文献对细脉的论述,详细总结了古文献关于细脉的体状与主病的论述,并结合现代资料,总结了细脉的形成机理、主要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我们...
[会议论文] 作者:刘聪颖,赵宇平,汤伟昌,
来源:第三届国际中医药工程学术会议 年份:2006
目的:研究疼痛前后以及针刺镇痛前后脉图参数的变化规律,提供一种针刺疗效判定的方法;并分析其脉象形成的机理.方法:选取27例健康无自觉症状的受试者,用ZM-Ⅲc型智能化中医脉...
[会议论文] 作者:汤伟昌,赵宇平,刘聪颖,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2007'年会 年份:2007
寸口三部九候诊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一大特色,受到历代医家重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模拟寸口三部九候诊法是中医发展的需要,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寸口寸关尺三部脉象最佳取脉压力的检测......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