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238秒,为你在为你在61,042,058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洪必良,, 来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2
仲景《伤寒论》一直为后世医家所珍视。宋金时期研究风气渐盛,明清则逐渐形成多种流派,以错简重订、维护旧说与辨证学说三者最具代表。本文就错简重订派补识如下。 一、...
[期刊论文] 作者:洪必良,, 来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8
呃逆,其病位在膈,古人责之于胃气上逆,其证有虚实之分,今人多从胃寒、胃火、气滞、停食、中虚及脾肾阳衰而分型施治。笔者从临床中体会到若以“脏腑相关”理论参入上述...
[期刊论文] 作者:洪必良,, 来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4
通阳法的应用,最早见于《伤寒论》。通常认为“不温无以通阳”,能对通阳法赋予新义的,有叶天士的“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之说。其实,叶氏对通阳法的发挥,并非仅限于...
[期刊论文] 作者:洪必良,, 来源:湖北中医杂志 年份:1999
探病法,是指对难以断定的疑似病证,运用意向性用药等手段,求得辨伪识真。从诊治关系来看,就是把“诊在治先”的常制临时权变为寓诊于治。1源流考辨探病法的具体应用,始于辨病与辨证......
[期刊论文] 作者:洪必良,, 来源:江苏中医 年份:2000
“兼证”一词始见于金代刘完素《伤寒直格》,意在修正伤寒传足经不传手经的观点。迄今医家对兼证的含义各抒己见 ,所指非一。本文就有关文献资料钩稽整理 ,分源流述要、案例...
[期刊论文] 作者:洪必良, 来源:湖北中医杂志 年份:2002
反证法也称排除诊断法,用于病证的辨疑辨似.从中医考竟其起源,则应上溯至仲景学说.中的反证法之例不胜枚举,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笔者拟对此进行探识,以窥其梗概....
[期刊论文] 作者:洪必良, 来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5
<正> 郑渭占,字梦熊(1882——1966),晚年自号松巢老人,为西园喉科之后裔,积六十年之临床经验,名著于徽浙之间。笔者整理其医案数以千计,初具体会,今特介绍其一二。 一、力主辛凉,着眼疏降 咽喉为肺胃之系属。外感时邪病毒客于咽喉,病之初期多在卫分气分之间。《医学......
[期刊论文] 作者:洪必良, 曹恩溥,, 来源:江苏中医 年份:1993
叶天士对通阳法则运用有发挥,据《临证指南医案》分析,认为通阳必以辛热、通阳不在温、欲驱阴浊急急通阳,对其深度和广度均发前人所未发。...
[期刊论文] 作者:鲍济民, 洪必良, 鲍立伟, 来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7
鲍济民副主任医师,行医四十余年,学验俱丰。今整理其治疗疑难重症验案四则,以资后学师法。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汪某,男,53岁,干部。自幼面色红润。1980年因眼结膜充血,全身皮肤粘膜青紫,尤以颊唇肢掌为明显.就诊于某医院眼科与皮肤科,诊断为“结合膜炎”与“玫瑰......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