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90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学位论文] 作者:王孙盈政,,
来源:浙江大学 年份:2011
唐代初期,三省六部制最终确立并臻于完备。尚书省处于国家政务裁决的核心地位。作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通过奏抄文书裁处国家日常庶务,颁布政令,指挥与之相对应的寺监机...
[期刊论文] 作者:王孙盈政,,
来源: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年份:2014
唐代前期,大批尚书省官员出任宰相,为中书门下体制确立后宰相机构取代尚书省兼掌最高行政权奠定了官制方面的基础。肃宗以来,这种任官方式得以延续,省官入相在不同历史时期呈...
[期刊论文] 作者:王孙盈政,,
来源: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年份:2004
开元十一年(723年),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作为国家最高决策机构,中书门下体制初步确立。中书门下成立后,力图兼掌最高行政权,原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地位和职能受到侵夺。至宪...
[期刊论文] 作者:王孙盈政,,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2010
四等官制即长官、通判官、判官和主典共同判署文案,是唐律规定的官府行政运行模式。唐前期,尚书省六部在某些时期,由于长官或通判官缺任,只有三官判案。唐后期,除户部外的五...
[期刊论文] 作者:王孙盈政,,
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商量状作为奏状的一种,是唐代裁处政务的主要公文形式。唐代前期的行政运行体制是三省制,尚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通过商量状裁处律令格式规定范围外的国家政务,是商量状...
[期刊论文] 作者:王孙盈政,,
来源:中国史研究 年份:2013
开元十一年(723),中书门下宰相机构建立,敕牒随之产生。在唐代,敕牒作为七种正式王言之一,是由中书门下发出的奉"敕"而牒的公文。敕牒所奉敕命的性质,可以是敕旨、发日敕(或...
[期刊论文] 作者:王孙盈政,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2011
自开元十一年(723年),唐代行政运行体制由三省制转变为中书门下体制,固定的宰相机构中书门下成立,宰相职能日益政务官化。至贞元、元和年间,中书门下取代尚书省成为国家常务的......
[期刊论文] 作者:王孙盈政,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18
大历(766—779)末年,唐设立宣徽院,由宦官任使,负责君王的娱乐活动,在内司中地位较低。此後,宣徽使的重要性逐渐上升,至唐末,成为地位仅次於神策中尉和枢密使的参与中枢决策的内使。宣......
[期刊论文] 作者:王孙盈政,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12
自安史之乱,宦官集团以掌控兵权为契机,逐渐插手中枢决策,手段多种多样。至德宗、宪宗之际(779-820),宦官集团成功进入国家中枢决策的核心。宦官集团对中枢决策权的攫取,在不...
[会议论文] 作者:王孙盈政,,
来源:唐史论丛 年份:2014
安史之乱以后,随着宦官集团权势不断增长,庞大的内诸司体系形成,给唐代后期的政治格局带来巨大影响。宣徽院是内诸司中最重要的机构之一,宣徽院人吏积极活跃于唐代后期的...
[期刊论文] 作者:王孙盈政,
来源:历史教学·高校版 年份:2016
摘 要:唐代使职、差遣兴盛,职事官机构部分职能亦以使职机制运作,但并未形成“以使为实、以官为虚”的局面。官员担任何种使职、差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任的职事官职掌。担任使职、差遣的职事官必须同时承担本职工作。唐王朝始终力图促进使职体系回归职事官体......
[期刊论文] 作者:王孙盈政,
来源:历史教学·高校版 年份:2012
20世纪末,刘后滨先生以开元十一年(723年)中书门下建立为标志,将唐代中后期的行政运行体制定性为“中书门下体制”①。此后,学者们逐渐在中书门下体制的框架下,探究唐代中后期的中央官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宰相和使职等领域,对于原最高行政机构尚......
[期刊论文] 作者:王孙盈政, 卢向前,,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开元十一年(723),唐代行政体制由三省制转变为中书门下体制。安史之乱结束以后,中书门下体制逐渐发展。作为司法监察机构的御史台,日益插手国家行政事务,从参与中枢决策,到在政务运......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