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77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王爱听,, 来源: 年份:2013
种质类群间亲缘关系的研究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是玉米育种研究的重要内容。SSR分子标记是目前最常用的有效的分子标记。本实验利用SSR标记对126份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
[期刊论文] 作者:李卫文,王爱听,张启岭,董玲,, 来源: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17
目的比较不同加工方法对亳菊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的影响.方法样品用50%甲醇溶液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同-色谱条件(色谱柱为Shimadzu VP-ODS,...
[会议论文] 作者:宁志怨,董玲,李卫文,王爱听, 来源:中国第八次草莓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草莓文化节 年份:2017
对安徽省长丰县随机采集的20个草莓根腐病病样进行病原鉴定,结果分离获得12个菌株,根据培养特征和形态学鉴定,确定分离到的菌株均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 porum);选取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对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并进行克隆和测序,通过与NCBI数据库序......
[期刊论文] 作者:李玥,王汉宁,王爱听,李永生,穆延召,白杨,, 来源:作物杂志 年份:2013
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了126份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初步进行了种质类群的划分。从23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70对扩增条带清晰稳定具有多态性的引物。结果表明,70对引物在供试材...
[期刊论文] 作者:王爱听,李永生,穆延召,李玥,白杨,王威,王汉宁,,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2013
对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比较,探讨建立简便、快速、安全、可靠、经济、效率高、毒害低的应用于玉米遗传多样性分析的SSR标记方法。结果表明...
[期刊论文] 作者:李卫文, 程文军, 赵伟, 王爱听, 董玲, 张雨雷,,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2017
简要介绍凤丹的生态习性和繁殖方法,从选地整地、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及初加工、根部采挖及初加工等方面总结了凤丹栽培技术,以期为凤丹的栽培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作者:李卫文, 董玲, 赵伟, 储转南, 宁志怨, 王爱听,, 来源:园艺学报 年份:2004
栝楼新品种‘皖蒌17号’是以‘皖蒌6号’为母本,‘2号雄株’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生长周期220 d左右,中晚熟;坐果多,果形近圆形,青果期果皮浅绿色,成熟期果皮橙黄色;1年生植...
[会议论文] 作者:宁志怨, 董玲, 廖华俊, 王爱听, 沈海燕, 李卫文, 江, 来源: 年份:2004
随着草莓设施栽培产业的发展,草莓连作现象日趋严重。草莓枯萎病就是主要的土传性连作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草莓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本研究从病菌的形态学与分子鉴定、...
[会议论文] 作者:王爱听, 董玲, 宁志怨, 廖华俊, 沈海燕, 李卫文, 江, 来源: 年份:2004
本文介绍了草莓杂交授粉、杂交种子播种、子苗移栽及苗期管理技术。试验中对所得杂交种子消毒、播种前对苗床消毒、移栽前浸根消毒。利用槽式基质育苗避免了土壤传染的病虫害...
[期刊论文] 作者:宁志怨,董玲,廖华俊,李卫文,江芹,王爱听,沈海燕,, 来源: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2015
随着草莓设施栽培产业的发展,草莓连作愈来愈普遍,从而导致草莓枯萎病日趋严重。草莓枯萎病是主要的土传性连作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草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病源菌的形态...
[期刊论文] 作者:宁志怨,董玲,廖华俊,李卫文,江芹,王爱听,闫冲冲,,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17
对安徽省长丰县随机采集的20个草莓根腐病病样进行病原鉴定,结果分离获得12个菌株。根据培养特征和形态学鉴定,确定分离到的菌株均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选取真...
[会议论文] 作者:董玲,宁志怨,王爱听,江芹,廖华俊,李卫文,沈海燕, 来源:第十届中国(大连·金州)草莓文化旅游节会议 年份:2015
  本文介绍了草莓杂交授粉、杂交种子播种、子苗移栽及苗期管理技术。试验中对所得杂交种子消毒、播种前对苗床消毒、移栽前浸根消毒。利用槽式基质育苗避免了土壤传染的病...
[期刊论文] 作者:李卫文, 陈飞虎, 赵伟, 王爱听, 杨守文, 廖华俊, 宁志怨,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17
[期刊论文] 作者:李卫文,陈飞虎,赵伟,王爱听,杨守文,廖华俊,宁志怨,谢晋,,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17
“凤丹1号”和“凤丹2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安徽医科大学通过混合选择育种选育而成.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种植,介绍凤丹新品种选育过程、主要性状、产量与品质表...
[期刊论文] 作者:李卫文,陈飞虎,赵伟,王爱听,杨守文,廖华俊,宁志怨,谢晋,江芹,董玲,,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17
“凤丹1号”和“凤丹2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安徽医科大学通过混合选择育种选育而成。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种植,介绍凤丹新品种选育过程、主要性状、产量与品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