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109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荷英摘,范廉洁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5
作者自1965年以来对几百只正常或免疫缺陷(胸腺摘除后全身照射X线900R)的CBA小鼠在足垫(偶而在耳部、静脉内以及腹膜内)接种人麻风杆菌后于6个月~2年半进行细菌学及组织学检查,本文系报告小鼠实验性感染的鼻部资料。麻风杆菌接种于小鼠足垫后,播散到鼻部的比播散......
[期刊论文] 作者:王荷英摘,吴勤学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7
本文报告了用未治瘤型麻风病人的麻风杆菌感染4只7带机犰狳(Dasypus hybridus)的实验结果。动物来自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该地区是非麻风流行区。...
[期刊论文] 作者:王荷英摘,葛以信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8
本文介绍了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的3例男性老年性紫斑的真皮内微血管的形态学变化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的病变,并同2例男性类固醇紫斑和4个成年人正常皮肤进行比较,对两种紫斑的发病机理作了探讨.观察结果表明,老年性紫斑的血管周围结缔组织非常疏松,尤其......
[期刊论文] 作者:王荷英摘,叶顺章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9
本文报道了具亚瘤型(LLs)麻风临床和组织学特征的第2例雌性黑长尾猴的麻风感染,它与第一只自然获得麻风的黑长尾猴有接触。...
[期刊论文] 作者:王荷英摘,叶顺章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8
本文报告1只6月龄雄性恒河猴(Macaca Mulatta)在接种麻风杆菌56个月杀死后的尸体解剖结果.此猴用自然获得麻风的黑长尾猴麻风瘤研制成的菌匀浆作静脉(菌量约1.5108)及左、右耳,唇和额部的皮内(每个部位菌量为1.5108)感染.肉眼,组织学和细菌学检查表明该猴发生了......
[期刊论文] 作者:王荷英摘,叶顺章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6
迄今,用鼠足垫试验测定麻风杆菌耐药的方法是作为定性而不是定量.本文的目的是想利用常规鼠足垫方法找出仅含有少量的耐药菌株和主要是耐药菌株的标本间差别的可能性....
[期刊论文] 作者:王荷英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6
作者采用经过不同时间治疗的瘤型麻风病人皮肤活体组织的麻风杆菌接种于瑞士小白鼠足垫。在实验之前,排除了动物的自然分枝杆菌感染。其方法是将小鼠的足垫组织、大腿肌、肝、脾和少数其他脏器制成组织匀浆,涂片检查抗酸杆菌,并接种于改良罗氏培养基上,以除外任......
[期刊论文] 作者:王荷英摘,徐文严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0
本文介绍了体内测定外用抗菌剂作用的定量试验方法,用这些方法能在机体全面地估价受检制剂的抗菌活性,以用于浅表感染的治疗、手消毒和预防伤口及擦伤感染等.受试者先做封包试验(Occlusiontest),以了解抗菌剂是否具有抗菌活性及足够的稳定性来阻止寄居菌群的繁......
[期刊论文] 作者:王荷英摘,李文忠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7
鉴定麻风菌株耐氨苯砜的标准,是根据麻风菌在用0.0001%氨苯砜喂食的小鼠中不能繁殖来确定。...
[期刊论文] 作者:王荷英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7
作者应用小鼠足垫模型研究了阿的平、氯喹和伯氨喳对麻风分枝杆菌繁殖的影响.三种抗疟药物分别混和于饲料中,每只小鼠每日口服饲料5克.药物剂量;阿的平为每公斤体重10毫克和100毫克,氯喹和伯氨喹每公斤体重分别为15毫克和0.25毫克.小鼠治疗到对照组动物出现菌繁......
[期刊论文] 作者:王荷英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7
作者研究了小鼠进行麻风杆菌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的效果。疫苗经皮内注射于小鼠右腹部或左足垫皮下。每只小鼠的剂量麻风杆菌疫苗是3106,卡介苗为1107。在接种疫苗28天后,用麻风杆菌的小鼠传代株由右后足垫进行攻击。在187天达平顶期时,每组用8只小鼠的右后足垫进......
[期刊论文] 作者:王荷英摘,陈锡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8
本文报告3例患者由于外用皮质类固醇软膏致使皮肤细菌感染恶化.这类病例虽然发生率很低,使病情恶化者尤少,但作者将此作为慎重外用此类药的经验....
[期刊论文] 作者:王荷英摘,叶顺章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8
新近,已分离出一种麻风杆菌的酚糖脂-1(PGL-1)抗原,并已用ELISA方法证明麻风病人以及麻风接触者体内存存抗PGL-1抗体.本文介绍应用提纯的PGL-1抗原在对麻风抵抗力的犰狳中产生阳性麻风菌素反应的能力.实验犰狳分为2组,每组各3只.......
[期刊论文] 作者:王荷英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8
鉴于Matsuo等曾假定透明质酸是麻风杆菌的一种主要营养物质以及抗坏血酸(维生素C)能抑制麻风杆菌的β-葡萄糖醛酸甙酶。从而干扰对这种物质的利用,因此作者用鼠足垫感染模型研究了抗坏血酸对麻风杆菌繁殖的影响。麻风杆菌来自新近诊断的未经治疗的瘤型病人皮肤......
[期刊论文] 作者:王荷英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8
自从鼠足垫实验方法建立以来,研究者过分强调了实验室结果。在临床的应用导致麻风领域中某些不良后果。例如:1.认为所有非完整染色麻风杆菌都是死菌;2.认为鼠足垫阴性结果表明麻风杆菌在小鼠中没有生长。前者造成在有效抗麻风药物B663临床应用一年后出现假耐药,......
[期刊论文] 作者:王荷英摘,张德屏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8
作者用具有免疫缺陷的先天性无胸腺小鼠(又称裸鼠)作麻风杆菌接种,期望产生病变并得到比正常小鼠更明显的麻风杆菌繁殖。先天无胸腺小鼠由于全身虚弱,大多数在生后2周内死亡,25周终于全部死亡,通常死子3~14周龄时。但若将其放在无菌或无特殊病原体的条件下饲养,......
[期刊论文] 作者:王荷英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9
对麻风病人的细胞免疫反应的研究显示瘤型麻风对同种和异种抗原的迟发型超敏性有缺陷。...
[期刊论文] 作者:王荷英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9
分枝杆菌的石炭酸复红标准染色法最初是用于强抗酸菌的,例如结核杆菌.由于使用含有强酸如盐酸或硫酸的脱色剂常导致弱抗酸菌如麻风杆菌的过度脱色.过碘酸氧化能增强麻风杆菌石炭酸复红的着色.......
[期刊论文] 作者:王荷英摘,李文忠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6
作者报道了一只雌性黑长尾猴(Cercocebusatys)所出现的麻风损害及其病原学研究的结果。该猴1975年从西非输入,从未用麻风杆菌作过实验性接种,但于1979年9月(此时约5岁,重4.5kg)发现这只猴子出现了皮肤浸润。1981年1月临床检查示前额皮肤、眶周、口部和下唇有广......
[期刊论文] 作者:王荷英摘,郑逖生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2
作者以往曾报告猩猩的类似人瘤型麻风的自然获得性疾病,其皮肤损害的临床及显微镜下特点和病原体鉴定试验的结果。皮肤损害中的抗酸杆菌(AFB)除了在最初的研究中不能氧化Dopa外,不能与人麻风分枝杆菌区别。本文介绍了该动物尸体解部所发现的麻风损害。一雄性5~7......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