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322秒,为你在为你在61,042,058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瞿晓琳,,
来源:兰台世界 年份:2020
失业救助是新中国成立初期(1)党的城市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面对极其严重的失业状况,陈云在领导新中国经济建设过程中,把救助失业者作为政府的责任,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
[期刊论文] 作者:瞿晓琳,,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2年),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高度重视中国城市民生问题。他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高度强调了城市民生问题的重要性;从社会制度与...
[期刊论文] 作者:瞿晓琳,,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初步寻求民族地区发展问题解决之道的集中体现。《论十大关系》蕴含着宝贵的思想资源,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路径: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以清除...
[期刊论文] 作者:瞿晓琳,,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10
民生决定民心。民生状况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政权的兴亡。只有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才能赢得民心、赢得政权,历史上许多政权的得失以及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历史经......
[期刊论文] 作者:瞿晓琳,,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12
民生问题,涉及人民幸福安康,是事关改革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由于深刻而剧烈的社会转型,民生问题El益凸显,使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使得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执政合......
[期刊论文] 作者:瞿晓琳,,
来源:学习月刊 年份:2015
邓小平理论重新确立和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思想方法方面的保障;通过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期刊论文] 作者:瞿晓琳,,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09
中共五大极大推进了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明确提出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对党的各级领导层的监督;严肃党纪、设立党的监察委员会,对党员......
[期刊论文] 作者:瞿晓琳,,
来源:湖北社会科学 年份:2020
能否科学研判社会主要矛盾,是事关国家进步、人民幸福的根本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每一次研判都对人民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角度,...
[期刊论文] 作者:瞿晓琳,,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具有广阔的世界视角,主要体现在:中国人民生活状况的改善要同世界的发展紧密相连;中国民生改善的前提是大胆借鉴人类文明成果:民生不断得到改善的中国会......
[期刊论文] 作者:瞿晓琳,,
来源:社科纵横 年份:2011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在其改善民生的实践中积极灵活运用统筹兼顾原则,使中国人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在解决更为复杂的民...
[期刊论文] 作者:瞿晓琳,
来源: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年份:2012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中始终关注民生,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因此,中国共......
[期刊论文] 作者:瞿晓琳,,
来源:理论界 年份:2006
邓小平对科学发展观的贡献在于: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从而奠定了科学发展观的立论基础;提出了人民利益至上标准,从而铸就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核;提出了全面协调的发展理论,...
[期刊论文] 作者:瞿晓琳,
来源:社会科学动态 年份:2021
把党内制度建设与民生建设协调推进、有机结合,是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革命的一条宝贵历史经验。关注民生问题,作为党的初心与使命最朴素的表达,是党取得合法性资源的一条重要...
[期刊论文] 作者:瞿晓琳,,
来源:理论月刊 年份:2011
构建社会协调机制的直接目的是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能否构建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协调机制,①直接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政权的兴亡。构建适合本国国...
[期刊论文] 作者:瞿晓琳,,
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 年份:20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精神财富。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的科学内涵,文章论述了在大学生中进行民生观教育的必要性,探索了在《毛......
[期刊论文] 作者:瞿晓琳,,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11
民生问题是与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脉,是任何一个执政党都必须面对并给予解决的政治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领导社会主义革...
[期刊论文] 作者:瞿晓琳,,
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年份:2010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从争取抗战胜利的政治高度论述了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从理论上构建了解决民生问题的战略框架,从政策上提出了解决民生问题的一系列举措,突出了新民主主...
[期刊论文] 作者:瞿晓琳,,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08
中共五大对党的组织建设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明确了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开始改变五大前党内极不民主的状况;建立党的监察委员会与竞的纪律检查制度,为维护竞的一致和......
[期刊论文] 作者:瞿晓琳,,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11
邓小平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向全党发出了"必须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的号召,从理论上提出了构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框架,并从实践层面采取了构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具......
[期刊论文] 作者:瞿晓琳,,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就是党领导人民群众不断改善民生的过程。考察这一历程,总结这一历程中党改善民生的基本经验,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全面性、深刻性民......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