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320秒,为你在为你在61,042,059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程麻, 来源:国外社会科学 年份:1981
【正】 日本人对鲁迅的介绍和研究一直比较重视.无论是从事研究的人数之多,还是取得的研究成果之大,在国外的鲁迅研究中,都以日本为最.其中贡献最大的,当推增田涉和竹内好二...
[期刊论文] 作者:程麻,,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1986
【正】 一以比较的眼光看待事物,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文学,本是鲁迅早在本世纪初就注意过的。他甚至把唤起清醒的比较意识作为复苏民族精神的前提,说:“意者欲扬宗邦之真大,首在...
[期刊论文] 作者:程麻,,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1993
【正】 一寓言,还是小说当《古船》在新时期的文学“航道”上激起的那跌宕、悠长的冲击波,还没有完全消隐和平静的时候,张炜又情归生他养他的那一片海滩野泊,娓娓道出了一篇...
[期刊论文] 作者:程麻, 来源:文学自由谈 年份:1991
忏悔与文学个性化人们可以这样说:宗教虽然能救助心灵从世事烦扰中解脱出来,可它又诱迫人拜倒在上帝的脚下,这不过是以精神的奴役代替物质的奴役罢了,人的自由度未必有根本...
[期刊论文] 作者:程麻,,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2004
从当今"国门"开放以来,最早闻风而动并如"蜂拥而出"的,当属那些渴望扩大知识眼界,并想拓展人生新天地的莘莘学子们。即使是那些"学成"之后暂时还没归国,眼下正在海外谋...
[期刊论文] 作者:程麻,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1992
国统区的讽刺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群体文学现象之一。这一文学潮流的形成,脱离不开彼时特定的民众心理和审美欲望,作者将其概括为讽刺意识的空前凸现。这一讽刺文学现象发...
[期刊论文] 作者:程麻,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1998
作者认为,中国人对世事以及文学故事,最终都企盼会有圆满结局的“大团圆”式社会心理与审美心理,这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里“早熟”的历史意识。中国传统的历史意识重视人生与事物......
[期刊论文] 作者:程麻,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1996
“大团圆”非悲、喜剧论程麻一参照系与开锁钥中国现代文坛上对“大团圆”传统心理倾向的反拨,曾经历过从激昂批判到进行学理剖析,即先情后理并且由浅入深的长期过程。较早的批......
[期刊论文] 作者:程麻,, 来源:北京社会科学 年份:1987
【正】 中国的新时期文学,实际上是从一九七六年天安门广场上那“惊天地而泣鬼神”的清明诗潮发轫的。“四·五”天安门诗潮是文学意识自觉的明朗化。这些诗篇面对的都是...
[期刊论文] 作者:程麻,, 来源: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一在日本古代文学史上,由于受中国的影响,散文的传统相当久远。其中的议论性散文,日本人称随笔,其成就并不逊于小说和戏剧,这一类作品在日本文学遗产中占了相当的比重。...
[期刊论文] 作者:程麻,,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1993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曾出现三次通俗化浪潮,首次是五四前后文人学者热心于民谣、儿歌等的收集整理;二次是二、三十年代之交,文坛中关于大众语的争论;三次即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
[期刊论文] 作者:程麻,,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1990
【正】 真假之分,还是虚实之辨? 以生命的坎坷和文学的丰收为双巫代价、艰难跋涉完哀艳与苦涩的“感情的历程”的张贤亮,当步入新的“悟知的历程”时,心境同情调都已今非昔比...
[期刊论文] 作者:程麻, 来源:中外企业文化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程麻,,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1988
【正】 人——扳动陈旧文学观念的杠杆在新时期文坛上,文学观念的蜕变、更新和演进,是一幕比波澜起伏的文学创作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生动活剧。这一生动局面的形成...
[会议论文] 作者:程麻,, 来源: 年份:2004
一、"大团圆"心理在现代的命运"大团圆",这一自古以来为中国人津津乐道的传统心理模式,在悠长的华夏文化长河里,曾给遭遇过险恶风浪和无情磨难的人们以极大的情绪安慰,也...
[期刊论文] 作者:程麻,, 来源: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年份:1986
【正】 长期以来,我们的文学评论大都渲染"五四"文学革命发动时期的批判气势,欣赏和推崇那种直言不讳的控诉和表白方式,习惯以作品格调的直率明朗或委婉曲折作为衡量文学战斗...
[期刊论文] 作者:程 麻, 来源:读书 年份:1987
“美学热”在逐渐冷静、沉淀下来,但是,这无论如何不应被消极地评价。正相反,这实质意味着人们对美,已经较前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更深刻的把握。在文艺和美学研究领域,大家面对着理论“禁区”之门大开之后蜂涌而来的国外各美学流派和学说,经历了新奇、惊叹、疑惑、鄙弃、......
[期刊论文] 作者:程,麻, 来源:读书 年份:1996
《读书》一九九六年第五期上有戴燕的文章《中国人怎样说话》,其中说日本的中国学家竹内实曾在《中国文学》第七十三号上刊登《支那学的将来》一文,批评仓石武四郎关于“建立以现代中国语为基础的学问体制”的观点。近日竹内实先生来信说,那里提到的“竹内实”应该......
[期刊论文] 作者:程 麻, 来源:书屋 年份:2007
《裸眼看日本》这部书稿初成的时候,中日关系还没有像眼下变得这么复杂,那时有人看过,曾担心书中对日本文化心理特征的概括与归纳会“无事生非”,恐于中日友好有碍;而后来,到中日关系逐渐显现出冷却与僵持的迹象以后,又有人觉得书中的语气还不“强硬”,似乎“火药味”可......
[期刊论文] 作者:程 麻, 来源:读书 年份:2006
文章的副题“友好不易理解难”,是由当今日本著名中国学家竹内实先生的命题改动而来,原本的说法为“友好容易理解难”。那是他在日本《中央公论》杂志一九七八年十月号上发表的《理解与友好》一文里提出来的:  在我看来,一国(或者民族、区域)与另一国之间,与相互“友......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