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99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罗龙炎,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5
黄庭坚的诗歌创作论罗龙炎黄庭坚诗论的主体及其结构北宋诗人黄庭坚的诗论尽管具有巨大的影响,但他本人并没有较为系统的关于诗的理论著述。黄庭坚的诗论,都是从他的序文、题跋......
[期刊论文] 作者:罗龙炎,,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93
一、关子《太极图》渊潭的考辨 《太极图》是否为周敦颐所作,自南宋以来,争辩至今。其渊源之考辨,是争辩的中心。近十年的争辩对此作了进一步探讨,基本上是两种意见:...
[期刊论文] 作者:罗龙炎,,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83
伟大导师卡尔·马克思逝世已经一百年了。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从欧洲走向全世界,从科学学说发展成为排山倒海的革命运动。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已成为指导我们思想的...
[期刊论文] 作者:罗 龙 炎,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2002
台湾著名作家墨人的长篇巨著,具有一种史诗性品格.突出的特征有三:一是体貌气象,宏伟壮观;二是历史容涵,广阔深厚;三是思想情感,真切凝重....
[期刊论文] 作者:罗龙炎,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98
墨人修订批注的《张本红楼梦》在大陆出版了。墨人为什么要对《红楼梦》进行修订、批注呢?墨人修订、批注的《张本红楼梦》有何特点呢本文认为,其动机的核心在于追求更完美。......
[期刊论文] 作者:罗龙炎,,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6
庐山山水诗的生成与中国山水诗的滥觞同步,是中国山水诗初期作品的重要代表;庐山山水诗的发展史与中国山水诗同构,是中国山水诗长卷的一个缩影,代表着中国山水诗发展的基本态...
[期刊论文] 作者:罗龙炎,,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86
先秦美学中的“比德”说,是中国古典美学宝库中的一颗珠玑。“比德”说,作为先秦时代的审美观念,它的基本涵义是:自然物的性质特征与人的人格品性有相似之处;自然美之所...
[期刊论文] 作者:罗龙炎,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
[期刊论文] 作者:罗龙炎,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91
《白雪青山》是明朗,优雅而凄丽的诗。这是台湾著名作家,也是九江老乡作家墨人先生的这部长篇爱作所给予我的一个美好的印象。 就象庐山潺潺流淌的溪潭,娓娓的,澈澈的,《白雪...
[期刊论文] 作者:罗龙炎,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98
...
[期刊论文] 作者:罗龙炎,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2001
鸦片战争的炮火,在把中华民族逼进深重危机的同时,也惊醒了许多中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中的志士仁人.正是从这时开始,许多志士仁人开始以西方文化为参照,寻求拯救危机、振兴中...
[期刊论文] 作者:罗龙炎,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96
《红尘》是台湾著名作家墨人晚年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对中国文化的独到见解与史识,将近百年中华民族的深重苦难与人间世态炎凉,形象地史诗般地呈现出来,洋洋一百六十多万......
[期刊论文] 作者:罗龙炎,,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8
庐山宗教文化在九江文化整体结构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九江文化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庐山宗教文化的卓越建树,提高了九江.庐山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儒、释、道共处共...
[期刊论文] 作者:罗龙炎,,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大量庐山山水诗文观照庐山的角度或立足点,都与"便风顺流"直接相关,具有明显的同构性。这种同构性根源于:九江襟江带湖,处在中国古代大交通线的枢纽部位,在水交通时代具有得天独......
[期刊论文] 作者:罗龙炎,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8
一黄庭坚的诗歌审美意识是以其诗歌本体意识为基础的。他的诗歌本体意识,集中地体现在《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的论述中。他说:诗者,人之性情也,非强谏争于廷、怨愤诟于道、怒......
[期刊论文] 作者:罗龙炎,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92
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已经五十周年了。《讲话》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五四”至抗日时期我国无产阶级文艺实践的基本历史经验,联系...
[期刊论文] 作者:罗龙炎,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2003
台湾作家墨人长篇小说《红尘》,以其典型梦境的艺术描写,不仅细致深刻地展示了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还进一步揭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文化观念和文化心理,从而有效地丰富了人物形象......
[期刊论文] 作者:罗龙炎,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2001
长期客居台岛的墨人先生,将自己内心浓郁的乡土情怀,投射于大长篇的艺术空间.在艺术描写中,以其关于九江的乡土之恋、乡土之美、乡土之音的艺术表现,鲜活地呈现出浓郁...
[期刊论文] 作者:罗龙炎,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90
许多人对徐志摩诗歌的印象,往往都是与他的《再别康桥》、《沙扬娜拉》、《雪花的快乐》一类咏叹调联系在一起的。人们说它飘逸,如同“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
[期刊论文] 作者:罗龙炎,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四十年代初,毛泽东同志对我国“五四”以来蓬勃崛起的新文学理论与实践,给予了科学地总结。他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顺应历史潮流,从文艺为什么人这个根本问题...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