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75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聂友伦,,
来源:中国刑事法杂志 年份:2004
罪行遗漏是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因缺乏理论支持,实务中的处理方式略显混乱。解决此问题,首先需对各诉讼阶段可供适用的处理方式进行梳理,再以一定的标准界分不同类型的...
[期刊论文] 作者:聂友伦,,
来源: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年份:2016
关于盗窃与抢夺的界限划分存在"秘密窃取说"与"平和窃取说"两种观点,而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缺陷:秘密窃取说的问题主要存在于秘密性要件的归属上,而平和窃取说的问题主要在...
[期刊论文] 作者:聂友伦,
来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0
刑事缺席审判的制度价值在于通过纠纷的及时解决来恢复被破坏的法秩序。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法律缺少缺席审判的制度设置,使得一些实践问题难以处理。2018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初...
[期刊论文] 作者:聂友伦,
来源:政治与法律 年份:2020
司法解释的权力空间未得明确界定,是造成司法解释侵入立法领域,产生“司法解释立法化”现象的根本原因。学界的相关研究,要么缺乏规范支撑,要么误用解释方法,未能切实回答“...
[期刊论文] 作者:聂友伦,
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 年份:2020
刑事缺席审判是2018年《刑事诉讼法》新增的一项制度,而学界却对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构建的必要性、正当性与实效性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质疑。事实上,在加强腐败治理体系建设、深化...
[期刊论文] 作者:聂友伦,,
来源: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年份:2021
在以统一法制为目标的法律解释体制下,最高司法机关供给的司法解释资源无法满足地方司法机关的释法需求,构成了司法解释场域的“央地矛盾”.为了缓解供需矛盾,地方司法机关开...
[期刊论文] 作者:聂友伦,,
来源: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年份:2020
长期以来,由于混淆了“司法解释”与“司法中的解释”这组概念,学界对司法解释的本体论研究往往基于“司法解释属司法权”展开,提出了“司法解释立法化”的虚假命题。通过论...
[期刊论文] 作者:聂友伦,,
来源:法学家 年份:2004
审查批捕的功能发挥很大程度上与检察机关批捕权的配置相关。随着检察内设机构改革与地方试点探索的发展,我国检察机关批捕权配置逐渐形成了三种模式。其中,侦查监督模式为检...
[期刊论文] 作者:聂友伦,
来源:法制与社会发展 年份:2020
司法解释性质文件与司法解释在内容上的同质性导致各界对其认识存在混淆。随着制度的发展完善,司法解释性质文件逐渐从司法解释中分离,其概念由制定主体、发布文号、备案程序等因素间接确定。只有具备制度性权威的规范才是正式法源,司法解释性质文件因缺乏制度......
[期刊论文] 作者:聂友伦,
来源:法学研究 年份:2020
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及相关规范未对刑事诉讼法的时间效力问题予以明确,使得法秩序变迁下刑事程序的新旧流转出现了规范适用疑难。对此,学界通常认为应当适用程序从新原则,但相关理解与界说存在问题。在规范论上,基于法律即行适用与法不溯及既往,可以推导出刑事诉......
[期刊论文] 作者:周文章,聂友伦,
来源:清华法学 年份:2021
证人出庭作证是刑事庭审得以实质化的关键,但长期以来,我国刑事证人出庭率畸低.文章试图通过对80,351份裁判文书的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研究发现,案件重大程度、法官工作量、司法资源充足程度、辩方是否申请证人出庭等因素对证人出庭存在显著影响,而标示案件复......
[期刊论文] 作者:陈卫东,聂友伦,,
来源: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自监视居住制度规定于我国刑事诉讼法之始,对其理解与适用的争议就未停止过。这些争议主要集中于监视居住的属性与适用条件、执行场所与方式、人权保障、措施变更以及刑期折...
[期刊论文] 作者:陈卫东,聂友伦,,
来源:中国刑事法杂志 年份:2016
刑事速裁程序试点是适应刑事司法实践需求的一项改革举措,其目的既在于通过刑事案件的繁简分流,实现办案资源的重新调配,也在于迅速解决纠纷,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上述目的的...
[期刊论文] 作者:陈卫东, 聂友伦,,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2018
监察体制改革后,对涉嫌职务犯罪的监察调查实质上替代了以往由检察机关实施的职务犯罪侦查程序。职务犯罪调查的体制变革带来了程序衔接的重大课题。《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
[期刊论文] 作者:孔祥承,聂友伦,
来源:行政与法 年份:2020
目前,司法机关对危险驾驶犯罪的醉酒认定标准较为宽松,导致实践中部分无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被纳入犯罪圈。为贯彻新时代良法善治的刑事司法理念,对危险驾驶犯罪中醉酒标准的认...
[期刊论文] 作者:陈卫东;聂友伦,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2018
监察体制改革后,对涉嫌职务犯罪的监察调查实质上替代了以往由检察机关实施的职务犯罪侦查程序。职务犯罪调查的体制变革带来了程序衔接的重大课题。《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衔接的关键是证据适用问题,其集中体现于《监察法》第33条之中。解决此问题应从法律文本出......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