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103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学位论文] 作者:聂济冬,,
来源: 年份:2006
上篇:东汉士林风气 第一章《东汉士人的游学风气》。游学之风,古已有之,东汉尤烈。东汉士人在朝廷表彰儒术、依经取士制度的驱使下,在博学求知学风的感召下,常常负笈远游,仗剑去......
[期刊论文] 作者:聂济冬,,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11
谶纬"河图"、"洛书"神话,是在原始思维的集体记忆的基础上,发挥玄想,以象立意。根据受众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政治、民生两类。从诠释发生的角度、诠释方式和诠释功能而言,谶...
[期刊论文] 作者:聂济冬,
来源:民俗研究 年份:1997
在我国古代,先民们由于当时所处的生活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对许多动、植物,诸如鲤鱼、石榴、葫芦等的崇拜、信仰,并由此产生了一些有关的风俗习惯.有关对鱼的崇拜.在我国历...
[期刊论文] 作者:聂济冬,,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古代士人素有游学之传统,东汉时游学尤盛且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东汉游学形成了"处士山积,学者川流"的盛况。其政治色彩表现为两端:一是游学成为干谒手段,游学重在(交)游不在...
[期刊论文] 作者:聂济冬,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2004
唐传奇被誉为"一代之奇",自此小说这种体裁,在文坛上正式粉墨登场,而且它蕴涵的故事模式成为了后世"才子佳人"型小说的范本.中唐爱情传奇的兴盛与唐代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俗...
[期刊论文] 作者:聂济冬,,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2017
《盐铁论》是据汉昭帝时期盐铁会议纪要所作的再创作,它以“春秋”笔法反映了西汉中期儒生与文法 吏之间的政治对立,成为后世王霸之争、义利之辨的政治标本.北宋时期,在偃武...
[期刊论文] 作者:聂济冬,,
来源:民俗研究 年份:2011
受各种因素影响,东汉时期隐逸之风盛行,且隐逸类型多元化,有和光同尘的真隐,有以隐待仕、沽名钓誉的假隐,总体上"真隐"数量甚众,体现了当时士林尚道德、重名誉的时代特征。而...
[期刊论文] 作者:聂济冬,,
来源:民俗研究 年份:2014
今日之东方朔的形象,多是以插科打诨角色面世,但在汉代史家眼里,东方朔是一个矛盾人物,他的言辞虽不能打动汉武帝,但他却能被汉武帝接受,是一个庄中有谐的近臣、名士。这个形...
[期刊论文] 作者:聂济冬,,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齐学之名起于齐地,通常认为其源流为齐稷下学和汉之齐学,是地域之学,并随汉之今文经学的歇息而戛然而止。实际上,齐学具有强大的延伸力和包容性,远非齐地之学可以概括。稷下...
[期刊论文] 作者:聂济冬,,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2008
东汉“以经立义”的文学创作思想,带来了文学创作中以儒家古典美为主的风格,以及文学表现形式的尊古色彩。但东汉文人既崇尚古典又创新求异,他们结合时代特征阐发经典之新义,并注......
[期刊论文] 作者:聂济冬,,
来源:民俗研究 年份:2018
秦末陈涉的传记,在《史记》中列为"世家类",在《汉书》中归为"列传类"。两部史书归类的不同,不仅是写作体例的不同,更是因于时代思潮的影响。陈涉起义是西汉士人阐发儒家理论...
[期刊论文] 作者:聂济冬,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2005
在东汉前期文坛上,文人身份首先为治经者并多出身于经学世家.到中后期,随着官学、私学的兴盛带来的学术普及和鸿都门学的设立,这种文学家兼经学家"一身二任"的特征发生了转变...
[期刊论文] 作者:聂济冬,,
来源:东方论坛 年份:2016
学界通常梳理、分析西汉河间献王的学术目的和学术活动,重视他的伉直的秉性和本真的学风,而对他的学术背后的政治倾向多有所忽略。河间献王刘德重视保护儒学的古文经典,招纳...
[期刊论文] 作者:聂济冬,
来源: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2003
"安史之乱"不仅搅碎了唐人的梦,而且使唐帝国从顶峰转向滑落,国力日衰,社会风气也从开放转向拘谨.这种时代特色、社会风气影响到中后唐时女子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民俗源于...
[期刊论文] 作者:聂济冬,
来源:现代教育 年份:2003
...
[期刊论文] 作者:聂济冬,
来源:理论学刊 年份:2004
一从六朝志怪到唐代传奇的突变,一个重要的标志和动因就在于作者目光的转化.唐代传奇作者的笔端所描绘的更多的是人世间的生活.从神话到人话,意谓着从唐代开始才有了真正意义...
[期刊论文] 作者:聂济冬,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2006
东汉文人文学的创作理念表现为对先秦以来儒家文艺思想的一种总结和继承,它更多的是强调文艺的功利性质以厦和社会政治、道德等因素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儒家传统文学观的特色。从......
[期刊论文] 作者:聂济冬,
来源:民俗研究 年份:2003
在我国,自古以来人们就有崇拜吉祥物情结,并且由此衍生出了吉祥文化.喜鹊报喜之说,在唐代广泛流传,:“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为喜兆,故谓灵鹊报喜.”①灵鹊报喜,兆示着吉祥,预示...
[期刊论文] 作者:聂济冬,,
来源:民俗研究 年份:2008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在东汉中后期,随着士人个体内心的觉醒,士人从对“六艺”的全面掌握,逐渐转变为侧重于掌握琴...
[期刊论文] 作者:聂济冬,,
来源:民俗研究 年份:2007
东汉前期是儒学极盛的时代,儒家的礼教规范深刻地影响着甚至主导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和日常生活行为方式。但到了东汉中后期,儒学一家独尊的地位已岌岌可危。相应的,儒家的礼教...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