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262秒,为你在为你在61,042,058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胡锦珠,,
来源: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年份:2015
对于《阿房宫赋》中的"铛""石""块""砾"的词义,有不同的解释。教学时,引导学生从语法和翻译要求入手,层层深入,抽丝剥茧,在探讨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最终认识到"铛"...
[期刊论文] 作者:胡锦珠,,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2008
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时候,一同学针对刚学的《扬州慢》一词,带领大家欣赏《"解鞍少驻初程"赏析》(《阅读与鉴赏》高中版,2007年5期)一文,内容主要是由"初程者,此行最初一段...
[期刊论文] 作者:胡锦珠,,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2008
课堂上,和学生们一起欣赏《史记·刺客列传》(苏教版《〈史记〉选读》)中的著名情节“易水送别”时,我感觉情节有点破绽。原文情节是:“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期刊论文] 作者:胡锦珠,,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2007
欣赏韩愈的名作《祭十二郎文》,不少同学问“然后惟其所愿”该如何翻译。我先让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讨论、交流,确定了自己认同的翻译,再查找、核对相关资料。最后同学们围绕...
[期刊论文] 作者:胡锦珠,,
来源: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年份:2015
现代文阅读题是高考中的重要题型之一,也是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的题型。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总喜欢在匆匆浏览文章后就直奔问题,然后立足于问题,再在文中找答案,导致丢分不少。事实......
[期刊论文] 作者:胡锦珠,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年份:2006
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的常规题,但学生丢分很严重,分析原因,固然有不能懂诗歌的成分,更多的恐怕是没有注意化难为易的命题提示,以及不熟悉答题的思维方式。本文试图从组织答案的环节对学生作如下提醒: 一、明确题干的思维指向,依问思考 主观题虽然是主观,但......
[期刊论文] 作者:胡锦珠,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年份:2006
语病知识不但是每年高考的必考点,而且在整个试卷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中一个常考的有关“数”的问题,本来很简单,但学生因思想上的不重视,或没有系统的总结,往往坦途跌跤,实在可惜。笔者谨陈陋见,列出语病中有关“数”可能致病的五种特征,希望能对广大师生备考有所帮助......
[期刊论文] 作者:胡锦珠,
来源: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年份:2017
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被称为小说的“四要素”。 高考对小说的考查通常都指向“人物、情节、环境,主题”,但问题的设置多从局部着眼,把整体隐身于幕后,以隐性的方式,过程化地考查。 因此,备考时千万不能不假思索,“偷工减料”,忽略思维的过程,草草作答。题目只是......
[期刊论文] 作者:胡锦珠,
来源: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年份:2021
摘要: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促织》一课将“蹑迹”注释为:“跟随(蛤蟆的)踪迹,……蹑,追随。” 这是把“迹”当作名词“踪迹”,虽然语义上是通顺的,但似乎未準确地表达出该词语丰富的附加意义。“蹑”解释为“放轻(手脚)、轻步行走”,“迹”解释为“追踪”,“蹑迹”就是“......
[期刊论文] 作者:胡锦珠,
来源:阅读与鉴赏(教研) 年份:2007
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四选用了李煜的《虞美人》。江苏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课课练》有这样一道关于此词的练习题:对这首词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一开头就是自问:“春花秋月何时了?”写的是眼前景;接着自叹:“往事知多少”,沉入对往事的......
[期刊论文] 作者:胡锦珠,
来源:教学考试 年份:2022
<正>辨析并修改病句是高考试卷的常规考点。从某种程度上讲,考生想要将文言断句与翻译、选词填空、选句衔接、补写等题目做正确,甚至想要将作文的语句写正确、写通顺,本质上就是不让语句、语段产生语病。辨析并修改病句在试题中随处可见,不只局限于语言文字运用题中对......
[期刊论文] 作者:胡锦珠,
来源: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年份:2018
检查学生自学《师说》后翻译的情况时,发现大家对其可怪也欤一句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译为这真值得奇怪呀,有的译为难道值得奇怪吗。多年来,笔者一直当作这真值得奇怪呀来理解,现在不得不打破思维惯性,重新思考。刚好,教材建议本专题采用问题探讨的教学方式,于是笔......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