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350秒,为你在为你在61,042,058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朱自均,
来源:作物杂志 年份:2000
水稻抛秧包括一系列配套技术,如营养土的消毒秧盘的定量盛土、精量播种和本田的均匀抛秧等,其技术难度较大,发展不平衡,成为秧田培育壮苗、本田水稻均衡生长的重要制约因素。积极......
[期刊论文] 作者:陈自均,,
来源:泸州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9
从学潮、动乱到反革命暴乱,这场政治风波历时虽然只有短暂的五十天,但它给我们的教训却是深刻而持久的。我们为此而付出的代价也是惨重而沉痛的。可以说,它是一部在整个...
[期刊论文] 作者:唐自均,,
来源:数学教学通讯 年份:2002
现行初中数学课本人教版《代数》第一册(下)第六章不等式的教学要求与以往不同,明确增加了一条要求“会用不等式和不等式组解决有关不等关系的简单实际问题,提高应用数学...
[期刊论文] 作者:朱自均,,
来源:四川农业科技 年份:2006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推广水稻抛秧技术。同时,与之配套的秧盘播种技术也应运而生。近年来,尽管有各种各样的抛秧播种技术问世,但市场最终选择了由笔者设计、上海信谊公司......
[期刊论文] 作者:朱自均,
来源:四川农业科技 年份:2003
水稻两段寄栽培育多蘖壮秧是被多年实践证明的一项高产栽培技术.多蘖壮秧不仅秧苗健壮、抗逆性强,而且秧龄弹性大,对于麦(油)--稻两熟迟茬田和等雨栽秧的易旱田,长秧龄高产栽...
[期刊论文] 作者:朱自均,
来源:四川农业科技 年份:1997
推广水稻抛秧精量播种技术大有可为水稻抛秧技术于80年代由日本引进,最近几年在我国得到很大发展,它具有省工、省种、省秧田和增产增效的作用。大量实践表明:1人1天可抛5—6亩,而手工插......
[期刊论文] 作者:张自均,,
来源:城市道桥与防洪 年份:2000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论文] 作者:朱自均,,
来源:中国农技推广 年份:2007
如何实现水稻苗床快速定距播种培育多蘖壮秧,进而大面积实现无盘抛秧,这是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民群众多年来的愿望。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各地科技推广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试...
[期刊论文] 作者:朱自均,,
来源:中国农技推广 年份:2007
在我国,水稻盘育抛秧技术已大面积推广10年有余,与之配套的播种器仅在普通杂交水稻和旱育秧盘播种方面效果较好,随着各地长粒优质稻种的大面积推广,原有的播种器设计已显得很...
[期刊论文] 作者:伍自均,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 年份:2020
脑梗死是生活中老年群体多发的一种常见脑血管疾病,它的特点是起病急、预后差,并且会造成严重后遗症或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该疾病无法自愈,在发病后需要尽快送医治疗,西医先进的技术以及设备可以快速分清病因和病情的发展,而在治疗的过程中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
[期刊论文] 作者:李焱,员自均,,
来源:洛阳工学院学报 年份:1986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40Cr钢亚温淬火及中温回火的显微组织,分析了各组织的形成原因;并着重讨论了该热处理工艺条件下韧性提高的机理....
[期刊论文] 作者:隗溟,朱自均,,
来源:耕作与栽培 年份:2006
采用精量播种器播种和常规用手撒播两种不同播种方式,对7个杂交稻组合进行二因数裂区试验,结果表明群体的起点整齐度对经济产量有显著影响,播种器播种处理产量平均增产6·8%,...
[期刊论文] 作者:冯宝,朱自均,
来源:耕作与栽培 年份:2004
以D优527为材料,采用旱育无盘抛秧方式,观察不同定距播种规格的秧苗在滞增叶龄期对本田初期分蘖早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土壤处理的秧苗在滞增叶龄期后抛植,秧苗素质...
[期刊论文] 作者:朱自均,吴光信,,
来源:四川农业科技 年份:1987
一些具有排灌条件的田块,在采用厢沟式种稻的同时,还可增添措施,饲养田鱼。它具有厢宽不垮,水稻不易倒伏,水体宽大,易获稻鱼高产的优点。在厢上种稻的同时,还应注意如下养鱼...
[期刊论文] 作者:廖学群,隗溟,朱自均,
来源:耕作与栽培 年份:2004
对 7个籼型杂交稻组合成熟期测定穴穗数和穴粒重 ,研究表明 ,不同组合穴间整齐度有较大的差异...
[期刊论文] 作者:廖学群,隗溟,朱自均,
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5
育秧历来是水稻栽培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一般都要求培育壮秧.但是壮秧的标准基本上从形态上衡量,不能形成1个量化的指标.秧苗分蘖结构是一个新提出的概念,用秧田秧苗分蘖结构可...
[期刊论文] 作者:隗溟,廖学群,朱自均,
来源:杂交水稻 年份:2005
以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在盆钵栽培条件下人工去蘖形成不同节位、不同数量分蘖的处理对抽穗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保留的分蘖数量减少,抽穗期逐渐延迟;分蘖早发(低节位分蘖多...
[期刊论文] 作者:隗溟,范玉亮,朱自均,
来源:杂交水稻 年份:2004
对常见籼型杂交水稻亲本(不育系和恢复系),通过稀播足肥和密播适肥在不同秧龄下形成的不同秧苗素质,初步研究了播始期的变化特点.划分了亲本播始期的稳定期、延长期和缩短期...
[期刊论文] 作者:蒲晓斌,丁福友,朱自均,
来源: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0
对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在乐山地区的推广情况作了介绍 ,指出了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本生态区的实际 (气候、耕制等 )总结出了适合这一地区的水稻抛秧高产栽培技术要点Intr...
[期刊论文] 作者:何永庆,朱自均,熊志刚,,
来源:耕作与栽培 年份:2008
水稻微型联合收割机(水稻微收机)的开发,对解决我国南方广大丘陵山区的水稻机械化收割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该机重量约90艇,1h可收获水稻667m^2左右;其重量轻、适应性强、收获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