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345秒,为你在为你在61,042,058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0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许征,,
来源: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本文从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对胡安顺、郭芹纳主编《古代汉语》中20处文选注释提出商榷意见,以备修订时参考。...
[期刊论文] 作者:许征,
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本文主张研究文字学应采用动态的方法,就是把汉字放到动态的演变过程中去观察,从而弄清字形的来龙去脉,正确把握它的意义和发展趋向。认为动态研究可以克服静态研究的弊端,使文字......
[学位论文] 作者:许征,,
来源: 年份:2015
2011年出版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是目前我国所有中小学音乐教材编写的纲领性文件,是引领我国义务阶段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风向标,是我国一线中小学音乐...
[期刊论文] 作者:许征,
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
[期刊论文] 作者:许征,,
来源: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5
目前有的学校取消了黑板,全部代之以白板,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已经影响了教学秩序,并将带来严重的后果。文章分析了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建议。...
[期刊论文] 作者:许征,
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正】 邓州地处河南省西南角,属北方方言区,本地并无文白异读之分,但一些村落地名有特殊读音。如:“丁”,在“丁庄”中读[tia(?)],在“丁湾”、“大丁营”、“小丁营”中读[...
[期刊论文] 作者:许征,,
来源: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在《说文解字》的说解中,"同意"这一术语的含义是:一组字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偏旁,运用大致相同的造字方法,表示同一类属的意义。...
[期刊论文] 作者:许征,
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汉字的产生需具备需要和可能两方面的条件。推测汉字产生的时间,除了古籍记载和出土文物这些外部证据,还应利用字形本身提供的内部证据。汉字演变是个由图画而线条化而笔画化的......
[期刊论文] 作者:许征,,
来源:四川建材 年份:201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交通工程也随着发展.近几年,我国的公路迅速发展, 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经济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公路息息相关的工程质量也越来越受关注...
[期刊论文] 作者:许征,,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年份:2009
夨簋铭文“侯于宜”之前一字应读为“迁”。而其字形不应隶定为表地名的 字,而是从口 声表迁邑的专字,此字后来并入“迁”字。 是“迁”的初文。胬应分析为从邑省 声,是地名......
[期刊论文] 作者:许征,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1
本文从异时杂糅、以音害意、拟音难据三个方面论证了“协韵”的错误,提出了读古诗韵字的原则和方法。...
[期刊论文] 作者:许征,
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章通过变换、通假、语境和行文照应的分析,指出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对'敢'、'土橐'、'胈'、'请'几个词语解释的错误,作为今后课本修订的参考...
[期刊论文] 作者:许征,
来源: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份:2011
文章提出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系为根本开展教育工作。...
[期刊论文] 作者:许征,,
来源: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本文认为,对形声字的分析可以从三方面进行:从形体结构上分析,从表义手段上分析,从表音功能上分析,并且各有一定的理论根据和操作步骤.掌握这一套方法,对于把握本义、系联同...
[期刊论文] 作者:许 征,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年份:2007
修辞与音韵有密切的联系。若不明音韵,一些绝妙好辞就不能准确赏析。如:《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关羽骂辞,史书不载。《三国演义》73回具体说,孙权“遣诸葛瑾为使”,瑾见关羽曰:“特来求结两家之好:吾主吴侯有一子,甚聪明;闻将军......
[期刊论文] 作者:许征,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年份:2011
摘 要:“气”的本义是“云气”。“气”表“乞求”义是假借用法,字形稍变为“乞”。“气”表“迄至”义也是假借用法,“迄”是为假借义后造的专字。“氣”的本义是粮食,表“云气”义是假借用法。为与假借义相区别,另造加旁字“饩”,“气”与“饩”是古今字关系。“既......
[期刊论文] 作者:许征,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年份:2015
摘 要:《通用规范汉字表》已经国务院批准并发布实施,它是目前用字的规范,我们应该贯彻应用。字表根据社会语文生活的变化,吸收了汉字科学的研究成果,对原有的规范作出了必要的调整,满足了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需求,较之以前的规范有很大的进步。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
[期刊论文] 作者:许征,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年份:2016
摘 要:在《战国策·秦策一》“明臣之楚与不”一句中,“之”是助词,而不是动词。“楚与不(否)”是并列结构。“楚与”是动宾结构,宾语前置。“楚与”即“与楚”,“与楚”即“助楚”。与“楚与”相对应的内容是“以国情输楚”。今人惑于表层结构,误解了深层语义。 关......
[期刊论文] 作者:许征,
来源:修辞学习 年份:2002
1、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二册收《宋定伯捉鬼》一文: 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之,鬼言:“我是鬼。”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言:“我亦鬼。”鬼问......
[期刊论文] 作者:许征,,
来源: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章对《释名》中的20例同字为训从语音变异、语义差别、词性异同、语义关系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释名》中的同字为训是同字异词现象,其训释是成立的;并进而指出,同字为训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