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90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谭德姿,
来源: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感培养谭德姿一、问题的提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同志,大都有这样的体会:教学信道出现短路,阻力往往来自留学生的语感贫乏。笔者前段接受任务,给攻读唐宋文学的......
[期刊论文] 作者:谭德姿,
来源: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考察花的文化意蕴,有利于揭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方面,语言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上形成其丰富的意蕴,在传统题材的底布上,借助比喻象征,绘制其独特的意象;而这长期形成的...
[期刊论文] 作者:谭德姿,
来源: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问,是思维的前提和向导。人们的思维活动反映到语言上,便有疑问句的存在。所以,一般的疑问句总是有疑而问,等待作答的。...
[期刊论文] 作者:谭德姿,,
来源:当代修辞学 年份:1982
【正】 比喻是语言形象化的手段之一,是文学作品不可缺少的表现手法。巧妙地运用比喻,可以使文学作品出神八化、熠熠闪光。作家秦牧说:"美妙的比喻简直象一朵朵色彩瑰丽的花,...
[期刊论文] 作者:谭德姿,,
来源:山东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大千世界充满色彩:碧绿的树、鲜红的花、黄澄澄的土地、蓝湛湛的大海……正是这些色彩把宇宙打扮得万紫千红,绚丽多姿。很难设想,世界一旦失去了色彩会变得何等单调、乏...
[期刊论文] 作者:谭德姿,
来源: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杏坛执教达50余年的朱熹,其卓越的教学实践凝结着他对教学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学不可不讲”,只有讲,才能够梳理脉络,化深为浅,活跃思路,相互激发,挖掘潜语,引导学生思考。对应教师的讲......
[期刊论文] 作者:谭德姿,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5
【正】 彩色故事影片《闪闪的红星》是在毛主席革命文艺思想光辉照耀下,学习革命样板戏经验产生的我国社会主义银幕上一颗闪闪的红星。这颗“红星”之所以闪闪发光,是因为它...
[期刊论文] 作者:谭德姿,
来源:修辞学习 年份:1997
【正】 竹,作为禾本科多年生植物,杆劲节坚,不畏风暴;绿叶猗猗,翠筠离离;虚心而直,孤根以挺。故久为国人所喜爱所推崇,凝结着国人传统的审美意识。 竹,向被国人视为美的事物...
[期刊论文] 作者:谭德姿,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正】 比喻的构成,通常认为包括三个部分:(一)本体,即被比喻的事物;(二)喻体,即作比的事物;(三)喻词,即居于本体、喻体之间,表示二者关系的词语,如象、似、仿佛、宛如、譬如...
[期刊论文] 作者:谭德姿,
来源:山东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正】 一、关于比喻(一)明喻、暗喻、借喻的联系与区别三种比喻都是建立在两种事物或现象具有共同特征的基础上,都是根据类似联想产生的。它们的区别表现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
[期刊论文] 作者:谭德姿,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0
...
[期刊论文] 作者:谭德姿,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8
【正】 剧场归来,漫步在沉寂的街头,心头仍被股股热浪冲撞着:朗诵会上,朗诵者那声情并茂的表演,依然活跃在眼前;那燃着激情的诗句,仍旧回荡在耳边……。“大快人心事,揪出‘...
[期刊论文] 作者:谭德姿,
来源:修辞学习 年份:2005
导游作为一种职业或岗位,是为旅游者提供向导服务的.导游要完成这一使命,靠的是语言,'风景好不好,要看导游的嘴巧不巧'.本文就导游语言的修辞技法,作些探讨....
[期刊论文] 作者:谭德姿,,
来源:山东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正】 六十年代,钱钟书先生提出了“通感”一说,并指出这是“古代的批评家和讲修词学的人似乎都没有拈出”的一种“描写手法”(见《文学评论》62年第一期)。钱先生的通感说,...
[期刊论文] 作者:谭德姿,
来源:修辞学习 年份:1996
【正】 柳,一向为我国人民所珍爱,所称颂。晋代陶渊明文士风雅,酷爱垂柳,人称五柳先生。宋代范希朝任振武节度使,功业卓著,边城百姓广植杨柳,誉称“甘棠”树,以表彰其政绩。...
[期刊论文] 作者:谭德姿,
来源: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正】 语境,成为现代修辞研究中引人注目的课题。早在三十年代,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便创见性地提出了题旨情境说,并将适应题旨情境提到修辞“第一义”的高度。五十年...
[期刊论文] 作者:谭德姿,,
来源:语海新探 年份:2004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指出:“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生章,积章而生篇。”篇,作为首尾完整的文章,是书面语言的最大的使用单位。篇之下有章,一般指段落,是篇的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