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8932秒,为你在为你在0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邵葆若, 来源: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年份:1985
本文报道氯胍、环氯胍、对-氯苯基二胍(PBG)、乙胺嘧啶及氯喹对10株恶性疟原虫的体外作用。该10株恶性疟原虫,7株从肯尼亚儿童分离获得,3株来自东南亚(FVO为敏感株,Camp与Sm...
[期刊论文] 作者:邵葆若, 来源: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寄生虫病分册) 年份:1974
本文用小鼠及田鼠比较了硫蒽酮、海蒽酮、硝唑咪及Oxamniquine对曼氏血吸虫的预防作用。药物系溶解或混悬于25%的Cremophor EL中。动物于感染前开始给药,连给4天。可采用的疗...
[期刊论文] 作者:邵葆若,, 来源: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年份:1991
疟疾仍是热带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疾病。它流行于103个国家,每年感染疟疾者约2.6亿,每年死亡于疟疾者1—2百万。控制疟疾的困难在化疗方面是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不断产生新...
[期刊论文] 作者:邵葆若, 来源: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年份:1986
甲氟喹(Mefloquine,代号WR142,490)系美国于1971年筛选出的疟原虫红内期杀灭剂。经一系列研究后于1984年正式注册,商品名为Larian。甲氟喹的化学名为α-(2-哌啶基)-2,8-双(...
[期刊论文] 作者:邵葆若,, 来源:四川生理科学动态 年份:1986
近十几年来抗寄生虫药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1、抗血吸虫药创制了一批疗效高、不良反应轻、疗程短、可口服的药(表1)。 2、抗疟药无新的病因性预防与根治药,但研制出一批...
[期刊论文] 作者:邵葆若,, 来源: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寄生虫病分册) 年份:1976
本文报道了海蒽酮等对曼氏血吸虫活动力的体外试验结果。曼氏血吸虫的活动系通过光电管的电子变化自动计表,“微小活动观察”(micro-activity cage),应用计算机描绘活动的速...
[期刊论文] 作者:邵葆若, 来源: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年份:1987
伯氨喹(伯喹,Primaquine)于1924年合成。1926年用作疟原虫红内期杀灭剂,当时尚无根治疟疾的动物模型。1950年发现伯喹根治疟疾的作用优于扑疟喹(pamaquine),且能杀配子体及...
[期刊论文] 作者:邵葆若, 来源: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年份:1983
本文介绍我所1977年合成吡喹酮以来对该药所进行的疗效、毒性、代谢、杀虫作用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结果。 吡喹酮对发育各阶段的血吸虫均有作用。病兔1次灌胃100mg/kg,病...
[期刊论文] 作者:邵葆若,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1985
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等抗疟药产生抗药性是东南亚一些地区抗疟工作未能获得满意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创制的咯萘啶是疟原虫红内期杀灭剂,其特点是作用迅速,可供口服、肌注与静滴,与氯喹无交叉抗药性。了解咯萘啶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有助于制订咯萘啶的合理用药方......
[期刊论文] 作者:邵葆若,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1966
[期刊论文] 作者:Mott KE,邵葆若, 来源: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年份:1990
世界卫生组织(WHO)防治血吸虫病专家委员会于1985年签署了一项降低血吸虫病患病的全球性策略。一般认为现有的方法即可达到这一目标。但应注意避免过分强调技术措施和药...
[期刊论文] 作者:邵葆若,符遂, 来源: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年份:1990
卤泛曲林为菲甲醇类抗疟原虫红内期的新药,对各种疟疾包括对多种药物有抗性的恶性疟均有效.临床平均治愈率为95%。原虫阴转时间36~72h,退热时间24~60h。药物副作用轻,患者耐受...
[期刊论文] 作者:邵葆若,徐月琴, 来源: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年份:1988
昆明远交系小鼠(♂)分别ig抗疟药咯萘啶、氯喹、阿的平、伯氨喹与抗丝虫药呋喃嘧酮、苯硫脲嗪,大剂量为≥LD_(50)。药后24h作股骨骨髓细胞涂片,Giemsa染色。各服药组小鼠的多...
[期刊论文] 作者:黄俭,邵葆若,, 来源: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年份:1988
8-氨基喹啉类药物是最早被发现且至今仍用于临床的合成抗疟药。1926年人们发现了扑疟喹啉(pamaquine)的抗疟作用,并用于临床,同年,即有该药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的第1例报道。...
[期刊论文] 作者:吴莉菊,邵葆若,, 来源: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年份:1991
脑型疟是恶性疟中最严重的致死性并发症.以T淋巴细胞参与为主的细胞免疫及肿瘤坏死因子(TNF)在鼠脑型疟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感染恶性疟原虫的宿主红细胞表面结节与脑血管...
[期刊论文] 作者:叶秀玉,邵葆若, 来源: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年份:1992
用4天抑制试验法给感染伯氏疟原虫ANKA株小鼠灌胃咯萘啶12.5mg/kg·d或阿莫地喹25mg/kg·d均能完全杀灭原虫;甲氟喹25mg/kg·d或青蒿素100mg/kg·d虽有抑制...
[期刊论文] 作者:黄在松,邵葆若, 来源:海南医学 年份:1990
海南省恶性疟原虫先后对氯喹和喹哌等药产生了抗性,问题日趋严重,给抗疟带来新的困难。为探讨抗药性疟疾的防治方案,1986年以来,我们在海南省东(陵水)、西(昌江)、南(三...
[期刊论文] 作者:叶秀玉,邵葆若, 来源: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年份:1994
参照WHO推荐的“4d抑制性试验法”给药,并采用延长疗效的观察期和取血再转种的方法证明:三氟乙酰伯氨喹20mg/kg.d×4d能完全清除血内的伯氏疟原虫ANKA株;对抗氯喹伯氏疟原虫NS系和抗咯萘啶伯氏疟原......
[期刊论文] 作者:邵葆若,湛崇清, 来源: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年份:1991
三氟乙酰伯氨喹(M 8506)对小鼠、大鼠与犬的毒性明显低于伯氨喹(PQ)。小鼠 igM 8506的LD50为 PQ 的3倍。大鼠 igM 8506 30mg/(kg·d)×28d,犬 ig 2mg/(kg·d)...
[期刊论文] 作者:倪奕昌,邵葆若, 来源: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年份:1981
自Dodd和Stilman于1944年首先发现5-硝基呋喃化合物的杀菌作用以来,已合成了数百种此类化合物,其中有些已作为药品广泛应用于临床或在食品工业中用作防腐剂。例如呋喃西林(N...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