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90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郭书剑,,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2018
高校人才计划不仅加剧了学术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差异和制度性分割,还导致优秀高层次人才在流动时间、流动方向、流动动机、流动秩序等方面的异常。作为计划思维与单位制产物的...
[期刊论文] 作者:郭书剑,,
来源:教育学报 年份:2019
现代大学是人类理性的结晶,国家主义是大学现代化的推手。对现代大学而言,源自个人和国家的理性设计是一把“双刃剑”:现代大学既在理性设计中不断变革与发展,也在理性设计中...
[期刊论文] 作者:郭书剑,,
来源:高校教育管理 年份:20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观主要围绕政治论、经济论与价值论的动态变化而演变。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高等教育发展观逐步由政治论转向经济论;进入20...
[期刊论文] 作者:郭书剑,,
来源:江苏高教 年份:2018
共话与共享是"双一流"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良好方式。为促进"双一流"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于2018年4月20日至22日在南京举办的《江苏高教》2018年高层论坛为专家学者与...
[学位论文] 作者:郭书剑,,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2020
当前中国大学人才竞争的主要对象是制度化学术精英,中国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强势群体亦是制度化学术精英。作为政府与大学协作的产物,制度化学术精英因拥有经官方认证的学术权威...
[期刊论文] 作者:郭书剑,,
来源:江苏高教 年份:2018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科调整是学科建设的动力,学科建设是学科调整的目的。中国高校学位点与学科关系紧密,学位点动态调整对学科调整与建设意义重大。基于对2016-2018年高校...
[期刊论文] 作者:郭书剑,
来源:语文世界:小学版 年份:1999
...
[期刊论文] 作者:郭书剑,,
来源: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 年份:1998
我不是一个动不动就愁肠百结的人,但每当看到六年级“七班”的毕业照,却禁不住为几年前那挥别的一刻而伤感,我实在难忘记忆中那分手前的一段时光……那时的“七班”人才济济...
[学位论文] 作者:郭书剑,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2017
...
[期刊论文] 作者:郭书剑,
来源:高等教育研究 年份:2020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是政府与大学在制度化精英主义下协作的产物。制度化精英主义催生制度化精英,人才项目促进学术精英的制度化和体制化。政府与大学是学术精英发展的主导者、参与者和支持者,学术精英在以政治权威和学术资源为基础建构的制度空间内经竞争选拔与优......
[期刊论文] 作者:郭书剑, 王建华,,
来源:高校教育管理 年份:2017
一流的制度才能吸引一流的学者,一流的学者才能造就一流的学科。制度建设对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一流学科建设面临"路径依赖"的制度困境,"重资源投入、轻制度建设"将会......
[期刊论文] 作者:郭书剑, 王建华,,
来源:高等理科教育 年份:2016
我国大学章程制定和实施中存在象征性治理问题,这使得大学章程仅具有象征意义,章程效力得不到有效发挥从而成为制度摆设,导致大学章程从源头上"失真",在结果上"失效"。出现这...
[期刊论文] 作者:郭书剑, 王建华,,
来源:江苏高教 年份:2016
随着大学治理的深入推进以及学院规模的不断增大,学院的治理成为必然选择。相较于传统的教育行政管理,学院治理更有利于大学实现"基层变革";同时有效的学院治理也是实现大学...
[期刊论文] 作者:郭书剑, 王建华,,
来源:高等教育研究 年份:2018
"寒门贵子"争论的本质在高等教育领域体现为精英主义与平等主义的冲突。高等教育不仅是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渠道,也是社会阶层再生产的工具。高等教育既要为了学术卓越而保护...
[期刊论文] 作者:郭书剑,王建华,
来源:现代大学教育 年份:2017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一流大学与学科排名的竞争导致高层次人才非正常流动,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大学高层次人才"商品化"。人才引进实践中,"明码标价"既有可能促进大学重视人才...
[期刊论文] 作者:宋争辉, 郭书剑,,
来源:高等教育研究 年份:2018
高等教育治理不仅是中央政府的责任,地方政府亦责无旁贷。高等教育治理地方化的路径在于地方统筹,地方统筹是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的新思维。政府在统筹治理地方高等教育过程中不...
[期刊论文] 作者:朱俊奇,郭书剑,
来源:新余学院学报 年份:2015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各国教育的重要任务,而当下教育模式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较大的局限性。基于多学科的特点,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要综合国家、学校、教师和学生等要素,在协同......
[期刊论文] 作者:阮学云,郑孝莲,郭书剑,,
来源:时代教育 年份:2015
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低制约着民族的兴衰,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工科大学生作为技术创新战略的未来主体力量,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尤为关键。协同学作为......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