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85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郭秀琦,, 来源:阴山学刊 年份:2010
《三国志.吴主传》中有关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吴主孙权亲自带兵攻下汉魏重镇皖城和建安十四年(209年)汉魏"合肥以南惟有皖城"的记载有误。孙氏占据皖城是从建安四年(199年)八......
[期刊论文] 作者:郭秀琦,, 来源:阴山学刊 年份:2013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家。他从政治高度去规划战略,调整战争走向,从而改变三国格局和进程。他常以粮食为武器,去打击敌人。即以自己和对方的粮食制定战略......
[期刊论文] 作者:郭秀琦,, 来源:阴山学刊 年份:2006
《晋书.宣帝纪》所载孟达反魏事件,有两处失误:1、孟达反魏诸葛亮欲促其事;2、把孟达反魏地点新城说成西城、上庸。There are two mistakes in the Meng-Da anti-Wei incid...
[期刊论文] 作者:郭秀琦, 来源:阴山学刊 年份:2000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记载 :韩信攻下齐地后 ,派灌婴带领一支小部队 ,打下彭城等许多城市。然而 ,此事不可信。其原因 :1.这不符合韩信的邀地思想 ;2 .一支小部队 ,根...
[期刊论文] 作者:郭秀琦,, 来源: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三国志》和《华阳国志》等书都有姜维于263年冬撤离剑门关东到郪、涪的记载,而罗贯中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则认为姜维始终固守剑门关。认真考察,罗贯中之说更符合历史实...
[期刊论文] 作者:郭秀琦,, 来源:阴山学刊 年份:2009
近读三国史史料,发现了一些记载失误。1.《舆地纪胜》辨误一则。书中将孙策攻打庐江郡治皖城并俘获大乔和小乔的事情记在了孙权帐上。2.《晋书.阎缵传》辨误二则。传中有关阎...
[期刊论文] 作者:郭秀琦,, 来源:阴山学刊 年份:2007
"三隅"是魏尚书郎邓艾在规划边防形势时提出的一个地域概念,至今人们对它只进行了"大部地区"和"三边"的认识。"三隅"包括两层含义:一指坐落在魏国四周边防线上,同魏国的关系...
[学位论文] 作者:郭秀琦,, 来源:东南大学 年份:2019
干煤粉气化技术因其清洁环保、转化效率高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高压浓相气力输送是气化过程中关键技术之一。料仓中的粉体在出料过程中易出现聚团、结拱、流动停滞等现象,导致出料稳定性下降,严重影响了气化炉安全稳定的运行。由于出料过程中粉体应力分布和流......
[期刊论文] 作者:郭秀琦, 来源:宜宾学院学报 年份:2010
邓艾是一个信奉孔、孟民本思想的实干家。他顾全大局、反对结党营私,得到部下广泛支持;他身体力行、任劳任怨、甘当表率。陈寿在《三国志》中着重凸显出他在这方面与当时多数平......
[期刊论文] 作者:郭秀琦,, 来源:阴山学刊 年份:2016
在中国古代阅读史上,魏晋是个重要的拐点,此时文化和阅读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其特点是,突破经学禁锢,取得个性自由,"越名教而超自然"成为时代的旗帜。人们在阅读时都......
[期刊论文] 作者:郭秀琦, 来源:阴山学刊 年份:2003
邓艾平蜀后,提出了和平统一吴国的战略思想框架,并被西晋文帝、武帝改造并实行:双方互派使者,增进了解;晋对吴开布大信,去争取吴国民众的支持;晋又怀柔蜀国上层,稳定蜀国社会...
[期刊论文] 作者:郭秀琦, 来源: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在中国古代阅读史上,魏晋是个重要的拐点,这时文化阅读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其特点是突破经学禁锢,主张个性自由,“越名教而超自然”成了时代的旗帜,人们在阅读时都祈望多元......
[期刊论文] 作者:郭秀琦, 来源:阴山学刊 年份:2001
重民轻君,以民为本,是孟子学说中最光辉的思想.陈寿著《三国志》对孟子民本思想又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以安民为大道;二是诚心爱民,定创嘉绩;三是用司法权和行政...
[期刊论文] 作者:郭秀琦, 来源:阴山学刊 年份:2001
与均有"除汉宗室禁锢"和"除魏宗室禁锢"的记载,但二书作者没有发现两种禁锢的本质差别;胡三省在注时发现了这一点,但对曹魏是否实行过禁锢汉宗室的措施未...
[期刊论文] 作者:郭秀琦, 来源:阴山学刊 年份:1996
刘邦与韩信受战国时期地主阶级人生价值观“富为上,贵次之”的影响,为求富贵投身到农民起义军中,韩信到汉营后,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也向刘邦邀土邀地。出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刘......
[期刊论文] 作者:郭秀琦, 来源: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指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南直八》中,陈述“建安四年(199年)孙策取合肥,以雍为合肥长”和“(正始)四年司马懿拔皖”的两处失误,为人们研究三国时期合肥、皖城问题提供更为......
[期刊论文] 作者:郭秀琦,, 来源:阴山学刊 年份:2010
《三国志》对《老子》辩证法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矛盾双方对立面的存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2)斗争性是促进矛盾转化的根本原因,就三国时代而言,各种势力向何方向转化,关键在于能否......
[期刊论文] 作者:郭秀琦,, 来源:阴山学刊 年份:2006
郑宝的史料问题有二:一、郑宝是想驱略百姓到江南去的“扬州盗贼”,还是为万民拥戴的地方领袖。这是《三国志》作者陈寿在《魏书.刘晔传》和《吴书.鲁肃传》自相矛盾的记载,...
[期刊论文] 作者:郭秀琦, 来源: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晋书·宣帝纪》所载孟达反魏事件,有两处失误:1、孟达反魏诸葛亮欲促其事;2、把孟达反魏地点新城说成西城、上庸。...
[期刊论文] 作者:郭秀琦, 来源: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三隅”是魏尚书郎邓艾在规划边防形势时提出的一个地域概念,至今人们对它只进行了“大部地区”和“三边”的认识。“三隅”包括两层含义:一指坐落在魏国四周边防线上,同魏国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