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104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金有景,,
来源:语言研究 年份:1982
【正】 一同一摄的三四等字,在多数汉语方言里已经没有分别。作者在《中国语文》1964年第1期上发表了《义乌话里咸山两摄三四等字的分别》一文(以下简称《三四等字》),报导了...
[期刊论文] 作者:金有景,,
来源: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9
"五十音图"是学习日语语音的最基础的内容。日语"五十音图"的记忆方法介绍。...
[期刊论文] 作者:金有景,,
来源:语文研究 年份:1989
元朝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是汉语语音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很好地记录了早期北方官话的面貌。砚在,研究《中原音韵》的论文与专著已经出了不少了。应该说,有关《中原音韵》...
[期刊论文] 作者:金有景,,
来源: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5
【正】 北京话日声母的音值比较特殊,几十年来,从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开始,一直把北京话的日声母记为浊擦音[z],于是现在一般分析北京话语音的书里都把北京话的日声母看成是...
[期刊论文] 作者:金有景,,
来源:民族语文 年份:1983
【正】 我国的语文学(philology)研究有悠久的历史,可是语言学(1inguistics)研究的历史比较短,它基本上是从本世纪初才开始的。因此,比起某些语言学研究比较发达的国家来,我...
[期刊论文] 作者:金有景,,
来源:汉语学习 年份:2007
...
[期刊论文] 作者:金有景,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2002
远古语言是指从最早阶段的人类(一般称猿人)到上古以前的远古人(主要指远古汉藏民族的先民)的语言。从汉藏语言的语言材料和猿猴、远古人的发音特点来看,文章认为,远古语言的语......
[期刊论文] 作者:金有景,,
来源:南都学坛 年份:1988
本文作者运用汉藏、苗瑶、壮侗诸语言的活材料(包括汉语方言的活材料)和汉语古文献材料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远古、上古汉语的语音系统,写出了一组论文,其中包括: (1)《远古、...
[期刊论文] 作者:金有景,
来源:汉语学习 年份:1982
【正】 书面上既有“噩梦”,又有“恶梦”,两者词义相仿,都是“可怕的梦”或“凶恶的梦”这一类意思。 由于词义相仿,有人就认为这两个词只能保存一个,即保存“噩梦”,而把另...
[期刊论文] 作者:金有景,,
来源:方言 年份:2015
贰连读变调的分析义乌方言的连读变调和词语的内部结构有密切的关系。下文从词语的内部结构角度,分几个专题集中探讨义乌方言的连读变调问题。2.1"广用"、"动宾"这是最重...
[期刊论文] 作者:金有景,,
来源:方言 年份:2015
2.4动趋义乌方言里带有表示趋向的成分"来、去"(这个"去"字音fiaiΛ)的两字组中,"来、去"的变调完全平行。但表趋向的"来le:」",与动词同音;表趋向的"去fia:i(Λ)"与动词...
[期刊论文] 作者:金有景,,
来源:方言 年份:2015
本文描写义乌方言的两字组连读变调,着重分析了结构对连读变调的影响。...
[期刊论文] 作者:金有景,,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1982
本文认为,上古韵研究,经宋、明、清以及当代学者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传统的方法主要是以古籍论证古音。而汉字不是表音文字,所以传统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
[期刊论文] 作者:金有景,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1960
一两年来,全国各地出版了很多本学话手册。其中大都利用汉字谐声偏旁(以下简称偏旁)来帮助读者记忆普通话的字音。这种作法是值得提倡的。因为汉字的读音服偏旁有比较密勿的关系......
[期刊论文] 作者:金有景,
来源:潜科学 年份:1994
...
[期刊论文] 作者:金有景,
来源:潜科学 年份:1993
...
[期刊论文] 作者:金有景,,
来源:南开语言学刊 年份:2006
《中国拉祜语方言地图集》是我国第一部覆盖一种语言的,显示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特征的大型方言地图集。这部地图集含图369幅,其中语言特征图366幅,参考图3幅,标出了252个...
[期刊论文] 作者:金有景,,
来源:民族语文 年份:2007
本文讨论拉祜语方言分类和分布的有关问题。拉祜语除了拉祜纳、拉祜西两大方言,还有苦聪方言和阿莱方言。诸方言都有七个调,主要是第三调差别较大。从词汇的分布看,拉祜纳方...
[期刊论文] 作者:金有景,,
来源: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2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医学界注意从植物中寻找有效的治疗癌症的成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该文讨论抗癌中草药的筛选和合理使用问题,由于种种原因,现在进入临床使用的中草药物还不...
[期刊论文] 作者:金有景,
来源:南都学坛 年份:2000
回想起来,能够在著名语言学家丁声树先生身边学习和工作20余年,对我们这一代语言学工作者来说,真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20年来,无论是言传身教,还是耳濡目染;无论是治学,还是为人,丁先生对......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