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89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陈周前,,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1986
再生稻的利用,在长江流域一带有相当长的历史,研究报道也不少,然而实际推广应用的并不多。原因主要是受栽培制度的影响,茬口不好安排,加以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不大。本文仅就...
[期刊论文] 作者:吴文革,陈周前,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1993
稀播可明显提高秧苗素质,有利于培育带蘖壮秧。杂交早稻适宜的播种量为每亩15—20公斤,杂交双晚亩播种量应控制在10—15公斤;秧龄对秧苗素质的影响与播种量有关,稀播秧龄弹性...
[期刊论文] 作者:吴文革,陈周前, 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2000
探索了覆草保墒旱作的可行笥及其配套的栽培技术。研究认为用覆盖450g/m^2以上的稻、麦草取代覆膜旱作是可行的。覆草保墒旱作相应配套栽培技术:改良、培肥土壤,增加土壤蓄保墒能力是前......
[期刊论文] 作者:吴文革,陈周前,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00
粒粒饱可有效解决杂交水稻结实率低、籽粒充实度差的生理障碍。在水稻初穗期叶面喷施粒料饱,结合施用穗粒肥,可提高结实率6%左右,增加千粒重0.56~2.21g,主要是增加弱势粒千粒重,可增产5.34%。......
[期刊论文] 作者:陈周前,吴文革,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1996
通过对两系杂交粳稻70优双9的栽插密度和施肥的试验研究,总结出该结合的适宜栽插密度和施肥组合措施为:45穴/m^2,每穴栽1~2本基本苗,氯化钾75kg/ha,作基肥,尿素412.5kg/ha,基肥150kg/ha,返青肥112.5kg/ha,促花肥和保花肥各75kg/ha,这样产量可达......
[期刊论文] 作者:陈周前,吴文革,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1997
水稻稀长大栽培是通过稀播、化学调节、培育长秧龄多蘖壮秧,发挥低位蘖大穗优势和促颖花粉量而获得大穗型群体的一套高产高效栽培新体系。根据水稻生长发育规律,按排幼穗在移栽......
[期刊论文] 作者:吴文革,陈周前,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1994
水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施用不同的外源生长调节剂,能促进其阶段生长发育,并有显著的增产效益。移栽前3天,对秧苗施以九二O、KT、NAA等,可促进本田分蘖早生快发,早够苗,早成穗,易形成大穗而增......
[期刊论文] 作者:陈周前,吴文革,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1996
过对40个占 的试验、示范资料分析,结合80优21的生育特点,提出该的最佳产量结构和超高产栽培措施。...
[期刊论文] 作者:纪华,陈周前, 来源:安徽农业 年份:1999
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研制的“壮禾增”,是一种新型复合多功能水稻增产剂。“壮禾增”具有调节水稻生长发育,增进营养和杀菌功能,且可大幅度节省种子。在我省巢湖、安庆、池州等地......
[期刊论文] 作者:袁功平,陈周前,,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06
进行了播种量对早籼稻品种秧苗素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稀播培育的秧苗分蘖多、干物质积累量大,且成穗率高、有效穗数多,穗粒数增加。以播种量60g/m^2的产......
[期刊论文] 作者:苏泽胜,陈周前,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05
通过科技提升试点行动项目的实施,选用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集成综合栽培技术规程,进行农民培训和技术示范,促进了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比非项目区同品种平均增产6.1%,...
[期刊论文] 作者:陈周前,毛文彬,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1989
氮、磷、钾肥料是水稻生长发育必要的三大营养元素,对于主季稻施过氮、磷、钾肥料的再生稻,是否需要再施用,论点不尽相同。有些研究提出,再生稻依靠肥料的组合比例或混合肥料...
[期刊论文] 作者:吴文革,陈周前,刘襄,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1994
水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施用不同的外源生长调节剂,能促进其阶段生长发育,并有显著的增产效益。移栽前3天,对秧苗施以九二O、KT、NAA等,可促进本田分蘖早生快发,早够苗,早成穗,易形成大穗而增......
[期刊论文] 作者:陈周前,吴文革,孙明,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1996
通过对40个点次的试验、示范资料分析,结合80优121的生育特点,提出该组合的最佳产量结构和超高产栽培措施Based on 40 point-by-point experiments and demonstration data analysis...
[期刊论文] 作者:吴文革,陈周前,张文明, 来源:种子 年份:2000
为探讨壮禾增浸种培育壮秧的生理机制 ,本文比较了用壮禾增浸种和用清水浸种对水稻种子生理特性、萌发和成苗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在秧苗素质上的反映 ,分析了浸种时间对...
[期刊论文] 作者:吴文革,徐秀娟,陈周前, 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2001
本试验采用覆草保墒旱作的方法,直接以产量作为鉴定品种耐旱性指标,结果认为协A9019、华安3号、协优57、2301S/H7058和丰两优1号等五个品种优于汕优63旱作;考虑品质因素,协优63、......
[期刊论文] 作者:陈周前,吴文革,熊中炯,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1992
经两年多点试验、示范,结合生产实践,提出我省双季稻区双杂吨粮田的几项农艺措施优化组合:早杂亩播种量15公斤左右;秧龄35(花草茬)~45(白菜型油菜茬)天;亩栽2.8~3.1万穴,每亩连...
[期刊论文] 作者:陈周前,施伏芝,阮新民,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05
通过对氮肥损失及影响氮肥利用率的主要因素分析表明:不同的水稻品种、不同的施氮量及种植方式、不同种类的化肥以及不同的施肥方法等都对水稻的氮肥利用产生影响;并提出相应...
[期刊论文] 作者:陈周前,吴文革,洪茂新,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1998
用复合多功能水稻生长调节剂-壮禾增浸种,可恢复提高种子发芽率5%~10%在旱育秧上应用,可降低苗高10%以上,叶片变粗粗短,出叶速度快0.4片在右,分蘖出生早,蘖位低,苗期分蘖增加50%~100%,假茎宽增粗33%左右,发根力......
[期刊论文] 作者:陈周前,吴文革,王守海,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1996
通过对两系杂交粳稻70优双9的栽插密度和施肥的试验研究,总结出该组合的适宜栽插密度和施肥组合措施为:45穴/m2,每穴栽1~2本基本苗;氯化钾75kg/ha作基肥;尿素412.5kg/ha,其中,基肥150kg/ha......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