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444秒,为你在为你在61,042,058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颜方明,, 来源:求索 年份:2012
意境是古诗研究的难点,原因在于意境理论停留在抽象理论层面而没有进行具体语符载体形式研究。在整合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古诗意境的认知与阐释机制应充分考虑意象、意...
[期刊论文] 作者:颜方明,, 来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从唐朝到1919年《圣经》和合本的出版,传教士译者一直在为顺应中国的文化语境而寻找恰当的《圣经》汉译经典化途径,其翻译策略经历了全盘汉化、话语独立化和适度"道儒化"三个...
[期刊论文] 作者:颜方明,, 来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翻译理论从语言学、哲学、修辞学和接受美学等多个视角对模糊语言引起的多元阐释现象进行了研究,但对非模糊性语言因翻译过程而造成的多元阐释却没有予以足够的关注。事实上,非......
[期刊论文] 作者:颜方明, 来源:时代人物 年份:2020
申玲1965年出生于辽宁省,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并留校任教,她是著名画家王玉平的夫人。改革开放以后,申玲是最早一批受到西方女性思潮影响的人,她的情爱主...
[期刊论文] 作者:颜方明, 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年份:2006
一前言    为了不与外语教学中的“干扰”混淆,在讨论翻译中的“干扰”之前,有必要先区别一下这一对概念外语教学中的“干扰”(interference),或称“负迁移”是罗伯特·拉德(Robert Lado)在《跨文化语言学》一书中提出的,它指的是在外语习得的过程中母语的......
[学位论文] 作者:颜方明, 来源:四川美术学院 年份:2021
[期刊论文] 作者:颜方明,秦倩,,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2015
传教士《圣经》译者在前殖民和殖民时期在《圣经》汉译过程中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来顺应各时期跨文化语境和文化渗透的需要。这种调整主要表现为从早期的佛、道、儒话语以混杂...
[期刊论文] 作者:颜方明,秦倩,, 来源:电影文学 年份:2009
影视片名翻译过程涉及的认知加工客体是源语文本和目标语文本资源,译者在客体之间寻找相似性和相关性的时候,范畴原型起着重要的作用。影视片名的翻译需要充分考虑语言形式审美......
[期刊论文] 作者:颜方明,秦倩,, 来源:外语与翻译 年份:2017
严复和马礼逊都曾在自己翻译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信达雅”翻译原则,而且两人都进行过圣经翻译。从理论上看,这二者的“信达雅”原则在理论内涵和理论表征上相似程度很高。从...
[期刊论文] 作者:颜方明,秦倩,,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11
"张力"论源自新批评对诗歌美学特征的分析。该论自提出之后迅速发展为现代文艺美学的重要理论。但在发展过程中其自身的文本实体特征却没有得到足够的研究。"张力美学"作为中国古......
[期刊论文] 作者:秦倩,颜方明, 来源:外语与翻译 年份:2019
庞德著名的意象诗“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在地铁站》)在中国已有近三十个译本,但这些译本或多或少存在语义和审美瑕疵。本文拟从原诗意象的语义与审美信息分析出发...
[期刊论文] 作者:颜方明,秦倩, 来源:外语与翻译 年份:2021
《圣经》因其父权叙事而受到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抨击,一些中国学者也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分析了《圣经》诠释与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但《圣经》汉译这方面的研究却处于缺失...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