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诗”相关论文
晚清诗人邓辅纶有“和陶诗”76首,作于中年归隐之后.其诗极力追慕陶诗的平淡之美,却不时地流露出感伤基调.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金寿恒“和陶诗”是朝鲜朝中期西人、南人两派党争影响下的产物,也是其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寿恒创作“和陶诗”,是受到宋代苏轼......
郝经是元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思想家,他在被扣留南宋的16年中,常常远望北方而不能回。于是他创作了两卷“和陶诗”,以抒发自己......
在萧统、苏轼、朱熹等人的影响之下,对陶渊明诗词的追和逐渐在韩国古代文坛迅速流播,并经历了发展、成熟的过程.朝鲜时期因接连不......
韩国古代文人从高丽朝开始创作了大量的“和陶诗”与“和陶辞”,一代代韩国文人试图从陶渊明那里发掘人生所需的某些文化品质,或是精......
自陶渊明身后直至明清时期,屡有文人在诗歌创作中学陶、效陶、拟陶、和陶,不过在"和陶诗"创作史及陶诗接受史上影响最大者当属苏轼。......
北宋苏轼是陶渊明的隔世知音,苏轼“和陶诗”成为:人的神会之作,其中“和陶形影神”三首不仅体现了苏轼的文艺观,而且传达了苏轼对......
苏轼对陶渊明的推崇追慕在陶学接受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苏轼对陶渊明其人其诗的评价比苏轼之前任何人对陶渊明的评价都要高,苏......
苏轼,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诗、词、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却视与之生活时代相隔约七百年的陶渊明为异世知音,写有......
北宋大文豪苏轼晚年崇拜陶渊明,并创作了"和陶诗"一百二十四首。苏轼不但十分崇拜陶渊明诗文、处世方法,而且模仿陶渊明的对子孙的......
苏东坡“和陶诗”艺术成就颇高,它是“绚烂之极”后而造的“平淡”,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和色调:诗风平淡,感情真笃;超然淡泊,意与境合;托物言......
苏轼对"平淡"风格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他对陶渊明诗歌"枯淡"美的批评上。"枯淡"风格的形成是一个"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过程,体现在陶......
东晋诗人陶渊明对后世影响深远,陶诗的传播史十分漫长,接受形式也多种多样。苏轼是陶渊明接受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和陶诗"则是他......
苏轼晚年诗歌创作的又一显著特点,是他创作了大量的和陶诗,苏轼和陶诗凡五卷,共109首,除个别几首作于扬州外,大部分作于岭海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