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文学相关论文
“黄皮书”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出版的文学类内部书之一种,主要于60年代初和70年代初出版,随着“文革”结束而逐渐结束。作为特......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革”文学的研究意义,这一部分的论述主要是从文学史意义和文化意义两个角度阐发;第二部分是“文......
“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之说不是建立在充分占有材料和冷静客观的分析研究基础之上的科学论断 ,不能准确全面地概括“文革”时期纷......
作为国家权力话语的常规表达和重要组成,1949—1976年间的集体写作被涂抹上了浓重的政治权力色彩,并以“三结合”为标志逐渐升腾为文......
【正】“文革”时期文学中的女性典型是女英雄(女铁人),①她们在行为模式上几乎与“文革”时期文学中的男性正面人物等齐划一.以此......
【正】“文革”结束二十年了.二十年后的今天来评说“文革”文学,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万恶的“四人帮”对文学的扼杀、践踏......
【正】对于那个疯狂的、丧失理性和良知的年代,我们的民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每一个过来人难以抹去惨痛的记忆.在那个年代里,社会因......
随着学院批评在上世纪90年代的崛起,当代文学研究逐渐开始向纵深发展,并且初具学科规模。这一学科化的标志,当然是以近年来一些文学史......
“文革”文学中后期呈现出严重简单化和封闭化的特征,出现了作者群的断裂。但众多后来新时期的作者都参与到“文革”主流文学的运作......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由于各种复杂的历史及现实的原因,有关台湾的空间想象非常少。在台湾的叙述方面形成了"宝岛"与"魔窟"的并置,......
历史勾勒:内蒙与东北的知青文艺■杨健从“上山下乡”分布的区域来看,知青大致可以分为边疆、内地两个部分。以这两部分的知青群体为......
一、小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文学史对于“文革”文学的揭示早已不仅仅局限于绝对效忠于“文革”政治的主流文学。在被主流意识形态......
特殊时代的“独放异彩”当代文学史家洪子诚在谈到“文革”文学时说:“‘文革’开始的几年中,原来的文化机构、包括文艺报刊和出版社......
对文革文学的评价是个艰难的话题,然而决不能回避。十年“文革”期间,出版的小说、故事集、散文、“三史”、文学评论等等,数量相当可......
农村题材小说创作是十七年文学重要的创作潮流,它以其典范作家作品的产生构成了1949年后中国文学的一份传统。在故事结构、人物类......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学研究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政治的、历史的、文化的、心理的、技术操作等方面的......
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理论的引进和'两结合'创作理论提出的契机,20世纪50年代'新英雄人物'创作规范......
策略化,亦即将文学作为从意识形态和情感一心理角度巩固新生政权的基本手段,是“文革”文学发生的根本原因。文学策略化的本质在于文......
“文革文学”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有了突出的变化,逐步由狭窄走向了开阔,真正走出了沉寂,呈现出起点高、发展稳定的良好势态......
<正>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以来,"文革"文学日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面对良莠不齐的研究成果,必要的学术史反思变得尤为重要。《"文......
知青文学再度成为批评话题 知青文学曾在八十年代红火了相当长的时间,但以后逐渐退居到幕后,今年由于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30周......
舒婷在“文革”时开始创作,后来一度成为《今天》的主力,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她曾成为一代文学青年的偶像,她用她的诗歌唤......
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有灵魂的生命体,孜孜不倦地给人类创造着精神财富。它沉思历史,超越生活,包孕时代风云,展现人类风貌:它穿透茫......
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曾经福荫人类的古丝绸之路的罗布泊爆炸成功。山呼海啸的轰鸣,挫败了西方列强的核讹诈,实现了毛泽东要......
<正>自"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之后,当代文学中所出现的旧上海资本主义史,通常被理解为一种"遗存",并主要体现在反动人物或落后人物身......
<正>1977年夏天刘心武在密云写《班主任》的时候,也许没有意识到此举将开启一个新的文学时代——中国新时期文学。尽管日后著作等......
<正>对于中国的知青运动,对于"文化大革命",对于20世纪中国的艰辛历程、巨大苦难,如何转化为历史的巨大进步,转化出具有人类思想文......
“文革”时期公开出版的知青小说是“文革”文艺的组成部分。它与“文革”时期其他题材小说一样,处于“主题预设、集体创作、层层......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起,多媒体教学方式开始出现,并逐渐与传统教学方式发生碰撞、融合,成为现代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食指的诗歌创作在"文革"时期是一个独特文学现象。他的诗歌在内容上从"大我"回归"小我";在诗歌形式上创造了"......
“文革”文学,作为中国新文学的一个特殊存在,在中国新文学发展史上有着众说纷芸的尴尬境地。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从“精神流亡”现象这......
<正> “十七年”文学是指1949—1966年间的文学,“十七年”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而且是一个在二十世纪文学史上具有特定内涵......
论文拟以知识者叙事为经,以共和国前三十年历史为纬,展现20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中国小说中所折射的知识者的心路历程与言说形式的变......
“文革”文学的真正意义或研究价值就在于它的反向警示性,应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加强研究。可从三个方面展开:宏观层面,可运用田野调......
作为特殊文学现象的“文革”文学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当代文学在特定的历史、文化、政治诸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的必然产物.本文试图从......
一九八○年,郭志刚、董健、陈美兰等来自十所高校的十八位教师集体编写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作为文科教材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