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风筝》相关论文
罗杰·奥丹是法国当代电影理论家,他将电影分为八种风格(mode),每一种风格又可以由多种操作(operation)来表现。然而,国内对奥丹的......
<正> Z 作为第一部在90年代率先正面书写“文革”的影片,《蓝风筝》以它的史诗性追求显示出了它不容忽略和磨灭的史之意义。田壮壮......
作为第一部在90年代率先正面书写“文革”的影片,《蓝风筝》以它的史诗性追求在此显示出了它不客忽略和磨灭的史之意义。田壮壮在这......
电影《蓝风筝》通过在场世界的历史性展现,结合象征、话外音等表现手段的运用,共同建构了"四个"世界,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与人性意......
本文从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出发来展开对影片《蓝风筝》中的现实主义因素与后现代主义的成分的论述,认为影片《蓝风筝......
<正>一、第五代导演特征中国第五代导演的创作具有一些共同的文化因素(例如都是20世纪50年代出生,都是1977、1978年级北京电影学院......
影片《蓝风筝》以14岁小男孩铁头的口吻向我们讲述了自1953~1968年间,妈妈陈淑娟的三次婚姻和母子俩相依为命的生活经历。叙述人“......
<正>对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中国文化人而言,关于童年的记忆,大都是对政治恐惧的记忆,因为那时的中国社会正处极端政治权力化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