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系杂交小麦相关论文
利用1998年度全国两系杂交小麦新组合联合试验总结资料,分析了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产量超标优势特点.结果表明,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
通过对Ⅱ优 1 8、Ⅱ优 5 8父母本开花习性、生育习性的观察和不同施肥水平对双亲生育进程的影响及激素调花效果的研究 ,为确保父母......
DNA甲基化是生物表观遗传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在基因表达,细胞生长与分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不育系BS366及恢复系京411为......
过去40年中,国内外先后建立了多种技术体系来利用小麦的杂种优势.评价一种技术体系是否具有衫价值或潜在利用价值,最根本的是杂交......
MS1(C49S-89/杰17)系以重庆温光型两系不育系C49S-89为母本,用自育恢复系杰17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具有丰产、稳产......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
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在玉米、水稻、油菜等作物上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小麦系自花授粉作物,通过异交获得较高的......
[摘 要] 经过三年不同地方,不同组合的制种技术研究发现:影响杂交小麦异交结实率的因素主要来自内外两个方面的原因,内因主要是不育......
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 MS1 (C49S-89/ J-1 7)系以重庆温光型核不育小麦 C49S-89为不育系 ,用自育品系 J-1 7为恢复系组配而成的强优......
为了对绵杂麦168进行更好地推广和产后加工的应用,该文对大田生产的绵杂麦168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绵杂麦168只有绵阳和德......
通过对Ⅱ优 1 8、Ⅱ优 5 8父母本开花习性、生育习性的观察和不同施肥水平对双亲生育进程的影响及激素调花效果的研究 ,为确保父母......
通过对10个两系杂交小麦新组合进行父母本混播与分播制种产量对比,并对不同混播比例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各组合父母本混播制种产......
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等部门最近宣布,经过国内专家评估鉴定,“云杂6号”两系杂交小麦在云南省保山、丽江等地示范种植取得重大突破,最......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于1992年引进湖南和重庆的不育系材料开展研究,借助云南的生态优势,筛选出重庆温光敏核不育系C49S-87适于云南,以之......
分析1998年度全国温光型C49S两系杂交小麦联试资料表明,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极地较对照增产。平均增产11.10 ̄21.62%。其产量的超标优势主要来源于穗粒数和......
杂交小麦 E 优102是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两系杂交小麦,又称两麦一号。它具有强大的杂交优势,增产效果显著。1992年以来,湖南、湖北......
“两系法”杂交小麦是我国继杂交水稻之后的又一高新技术。它在产量、品质和农艺性状诸方面都不同程度的表现出杂种优势,其中产量......
云杂5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组合,弱春性,有较强的抗寒性,分蘖力强,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
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邮码:201106)在国内率先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诱导成三个四倍体黄瓜品系,配制成三个无籽黄瓜组合:T10×......
绵杂麦168是绵阳市农科所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温光敏型两用不育系MTS-1和恢复系MR168组配而成。自2005年开始试制此温光敏两系......
为充分利用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的分蘖优势,降低杂交种的用种成本,对“云杂3号”最佳种植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基本苗(30×......
绵阳市农科所育成的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绵阳 32(原代号 MS1)是运用两系法以重庆温光型两系不育系 C49S-89与自育恢复系 J17杂交组......
1 小麦光温敏型两系法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三系法是小麦杂优利用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其育种程序复杂繁琐.在水稻两系杂优育种成功的......
对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籽粒灌浆干物质积累模型及灌浆特性与粒重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籽粒干重变化呈"S"曲......
为给低温敏感雄性不育(BNS)型两系杂交小麦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提供依据,对BNS型两系杂交小麦杂优3号的灌浆特性及其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15个亲本及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的56个杂种F1的5个性状进行杂种优势、配合力与遗传距离分析,以研究两系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
Hybrid wheat is recognized as a preferred approach to improve wheat yield,and it will be a competition focus in high-tec......
温光敏小麦雄性不育系C49S的育性转换及恢复研究①王涛张作仕曾秀英李竹林(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610041)C49S-87、C49S89具有矮秆、早熟、分蘖力强......
基于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的两系法杂交小麦是我国独创的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新途径。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以重庆C49S-87为基础,通过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