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位相关论文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当代清史写作面临“海外模式”的严峻挑战.梳理中国的清史写作历史,可知百年来经历过从“传统模式”到......
自近代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接触以来,在如何整合中西文化问题上先后出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全盘西化”、“中国本位”等观......
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与中国文化的复兴运动,促使中国本位的新法系建设成为法律领域的时代思潮之一.今天,中国的法治现代化仍在行进之......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思想界爆发了一场关于中国文化出路的论战,本位派与西化派展开了激烈讨论,围绕着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文......
激进与保守一向被视为研究近代思想史的一种范式,在此视角之下,纷繁复杂的思想往往被“一分为二”。全盘西化派与中国本位文化派就......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出于国家层面竞争失利而经历的挫折感,一些历史学家倾向于从边疆地区面临的分离危机来思考民族问题,不......
由于民族、民主革命发展的需要,晚清之际的革命人士十分注重利用白话形式宣传自己的主张。刘师培积极尝试运用白话语言,他的白话创......
在20世纪30年代关于中国文化出路的争论的大背景下,《再生》强调文化是时代性与民族性的集合体,认为西化派与本位文化派的主张“原......
习近平总书记是改革开放以来讲文化频率最高、篇幅最长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从世界文明、全球视野和中国历史"长时段"审视文化,对文化......
《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与《甲中文化宣言》是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发展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三......
我国行政学研究经过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恢复重建及其后30余年的发展,研究成果发表和教学机构数量都持续增加。但是在外延式增长的......
【正】 1935年1月10日,何炳松、陶希圣、萨孟武等十教授,在上海《文化建设》月刊上联名发表了《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一文。这......
一19世纪0年代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文化发展的路向问题就被尖锐地提出来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作为探索未知世界的历史进程,中国复兴需要思想的创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则是基本的思想资源。现实问题的压力激发出变革与适应......
关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本位文化讨论,学界一直将其概括为西化派与中国本位派之间的论争,但是详细研究当时知识分子参与讨论的文章......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化论争中就已经明确提出了"中国现代化问题"。从"西化"到"现代化"是中国思想界适应世界潮流的一种新认识,......
对于法相唯识宗的名誉祖师玄奘与南禅宗的实际佛祖慧能,以往的研究者大多只看到并论及他们是出身经历、学风取向、门徒众寡以及影......
三十年代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的文化论争探析郭建宁(北京大学哲学系)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中国本位文化建设宣言》弓泼的文化论争,是五......
<正>"70后"文学如何入史,这是一个尴尬的难题。正如"70后"作家是尴尬的一代,"70后"文学同样处在尴尬的历史夹缝中难以定位。目前的......
文言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主体,是不同于白话小说和西方小说、现代小说的一个文类。文言小说写作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是记录见闻,......
<正>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加强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管理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规定,自2014年4月1日起,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中文......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本位文化论战中,许多非马克思主义者在讨论中却运用了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来分析相关文化问题,这在客观上显示了......
标榜“全盘西化”的胡适对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对于“国故”,他提倡科学地梳理;对于传统文化的糟粕,他毫不留情地......
【正】文学时时离不开传统与创新,文学转型尤其如此。不管哪一流派作家,即使是自觉地彻底地反传统的作家,也不能完全割断与本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