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润洋相关论文
于润洋“音乐学分析”理论的提出为我国音乐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经过学者们近30年的不断丰富其内涵、拓展其应用,涌现出一批有价值......
“音乐学分析”是中央音乐学院于润洋教授于1993年在其论文《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一文中首次提出的......
主编按语:2016年9月29日,中央音乐学院举办了“缅怀·弘扬——于润洋教授与中央音乐学院学术建设纪念研讨会”。在会上,于先生的夫人......
本书是我国著名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于润洋先生为1978年恢复高考之后,中央音乐学院招收的第一届音乐学系本科学生完整开设的西方......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斯克里亚宾(Alexander Nikolayevich Scriabin,1872-1915)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罗斯重要的作曲家和......
音乐美学的历史发展主要有两大时期,并分别体现着两种不同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在第一个时期中先后形成音乐美学的两个阶段:客体本体......
历史的构成不是事实的简单积累,历史的研究也不是史实的简单罗列。音乐的史学研究中,既有普通历史学中的一般历史学问题,也有艺术......
我国音乐学界相当重视对西方音乐研究的各种方法论的引进和讨论,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引进广泛应用于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法——阐释......
成立于1950年的中央音乐学院,在进入90年代的第一年,迎来了40周年院庆。 热烈隆重 盛典空前 桃李满天下、蜚声世界的中央音乐学院......
<正> “沈心工音乐奖学金”捐款人沈葆琦先生于1991年3月30日在美国逝世,享年91岁。我院于润洋院长已致唁函,对沈葆琦先生逝世表......
<正> 1991年4月26日晚,前国立音乐院院长、当代国际知名的科学家、教育家、作家顾毓琇先生偕其女、外孙一行四人来我院访问。于润......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十分擅长在歌剧作品中运用重唱的技巧,他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就是运用重唱技巧将歌剧的戏剧性和音乐性因素......
这篇文章通过对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音乐学分析,对“如何去分析一部音乐作品”这一音乐学课题进行了探索。(对音乐作品的......
于润洋先生于1993年正式提出并实践了“音乐学分析”理论,2008年的专著《悲情肖邦》以“悲情”作为核心美学内涵,在波兰国家命运与......
《中国音乐年鉴》创编十周年被誉为当代中国音乐史料经典的《中国音乐年鉴》,自1987年创编以来,已走完了十年历程。日前,在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家大剧院第一届“中国交响乐之春”4月28日到6月15日举办。届时来自国内的37家交响乐团将轮番献艺,与之相映成趣的各种交响乐主......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诸多文化现象之一,音乐欣赏则是通过音乐音响直接呼唤、激发人们的情感,使人们在情感体验过程中,达到愉悦身心、......
摘要20世纪对于西方现代音乐来说,是一个理念、技法、表演形式等各个方面不断创新、变革的世纪。其中音乐作品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加,......
通过学习了于润洋先生的一些书籍,使我感到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了一套学习方法。下面我想通过我所学会的这种分析方法去理解一篇关于......
“2009中国哈尔滨·中俄音乐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由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主办,近日在哈尔滨召开,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
说到中央音乐学院,相信即使是普通的学生也会对它的名字如雷贯耳了,而对于自幼学习音乐的同学们来说,它更是神圣的音乐殿堂,是众多......
初学音乐美学,首先碰到的就是它的复杂性。音乐美学所牵涉的面极广,问题众多,但这些问题本质上又是互相联系的,因而对于一个初学音......
本文主要阐述了勋伯格一生音乐创作时期划分不同书籍的不同看法,对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加以探讨和评价,并且对是否应该把勋伯格定居......
《a小调前奏曲》是肖邦最富悲剧性的创作之一,乐曲短小精湛,用动机式和音型式的手法贯穿全曲。作曲家以悲的情感为主线,用下行叹息......
“音乐学分析”是近年来在全国音乐院校课程设置中被提倡的一门新兴课程。2010年,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博士、硕士的必修课程“音......
由中国音协、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教育局、中央音乐学院、星海钢琴厂、北京音协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北京市第三届星海杯儿童钢琴比......
<正> 巴西联邦共和国政府授予陈自明“维拉·洛博斯奖章”仪式,10月6日上午在我院举行。巴西驻华大使保罗·弗朗科先生代表本国外......
今年9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在京举行了“音乐学系建系36周年系庆”。赵沨、于润洋、徐士家、刘霖、王次炤、廖辅叔、蓝玉崧、......
第二届外国音乐研讨会于七月一日——六日在北京召开。时隔六年的这次专业性学术会议,有来自全国各音乐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外国音乐......
<正> 黄旭东同志并请转于润洋同志: 你们好!我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0年第3期上读到署名汪曦写的致我的公开信。此文对我在《......
<正> 应新加坡青声音乐学会之邀,以于润洋为名誉团长、王秉锐为团长、杨鸿年任指挥、赵碧璇任钢琴伴奏的中央音乐学院青年合唱团......
时值四月,序属仲春,北京东郊平谷县的金海湖畔,宁静安谧的北京市教工休养院里,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美学工作者。1991年4月8......
保持和发扬学院的优势和传统──学院四十五岁生日的祝愿于润洋我们的学院,几乎与共和国同步,在风风雨雨中已经走完了45年的历程,终于迎......
读索菲娅·丽萨《音乐美学新论》文/孙星群欣悦地读完于润洋教授惠赠的《音乐美学新论》一书,它集中了荣获联合国国际音乐奖金、著名......
要关注音乐本体的研究黄晓和关于音乐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上次于润洋同志从宏观的角度,从总的原则上,从理论的高度上做了概括。现在我......
高科技推动学科建设──来自武汉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的报道石窦三1994年12月22日到24日,在湖北省教委的主持下,以中央音乐学院于润洋教授为组长......
1995年1月21日——24日,《中国音乐年鉴》第六届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省开封市举行。本届会议设三个议题:一、中国音乐工作者如何看待......
对一种主“静”的音乐美学观的探讨费邓洪学者们常把音乐史(主要是西方音乐史)上的各种音乐思想归纳为两种观念对立的美学学说,这就......
对培养音乐学专业研究生的几点认识和体会于润洋中央音乐学院自1983年和1988年相继正式招收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以来,在培养高层次专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