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夏相关论文
近年来,对于语文差错的批评,不时见诸报端。其中有专业报刊,也有非专业报刊,可见语文规范化正在日益引起社会的重视。不少文章直......
茶陵诗派旅游资源是茶陵重要的文化遗产。这不仅是因为其宗主李东阳祖籍是茶陵,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体现了茶陵的地域特色。开发茶陵......
明朝冯梦龙在《智囊补》中记载了一则刘大夏办粮草的故事:明朝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户部尚书刘大夏被派到北部边境去办粮草。当......
引言:公元1405年(明永乐三年)六月,三宝太监郑和第一次下西洋,顺风南下,到达爪哇岛上的麻喏八歇国。南京作为郑和下西洋的决策地和......
“黄河治则河南兴,黄河乱则河南衰。”~([1])自古以来,河南作为承载黄河文明的重要区域,其兴衰与黄河的治乱有着很大的关系。自宋......
弘治是明孝宗的年号。孝宗很有作为,即位后积极选拔贤能之士,形成了“朝多君子”的盛况。刘大夏、王恕、马文升就是著名的“弘治三......
我在刚刚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成功的为什么是朱元璋》一书中,曾提出一个观点:朱元璋把海禁规定为朱明王朝的家法,洪武朝的厉......
由于明成化年间一位兵部大臣刘大夏,将郑和下西洋有关档案史料销毁,给我们的研究带来不小的困难,如郑和乘坐的长四十四丈四尺,宽一......
陈献章一生除了几次短暂的京城之旅,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广东江门。由于他是地方名人,因此,一些地方名宦也乐意与他交往。其中刘......
一提起郑和下西洋,人们首先想到的常常是“四海宾服”和“厚往薄来”。时至今日,国内对郑和下西洋的主流定性也大多停留在“入不敷出......
明朝有一位叫刘大夏的大臣,在当时颇有声望和名气,不料遭奸臣陷害,被皇帝一道圣旨流放到荒蛮之地充军。 当时,刘大夏已是73岁高龄的......
胜己者强□石勇古人云:“胜人者智,胜己者强”。这话对我们今天的反腐倡廉工作很有教益。据《玉堂丛语》记载,明代广东右布政使刘大夏......
明代《玉堂丛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刘大夏任广东布政使时,官库中有一项“羡余”款,历来不入官库帐簿,而归官长私占。并且相沿......
烟台市牟平区地税局在行风测评中得分名列榜首。局领导介绍经验时说,关键是注重教育干部职工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管住自己......
明代宣德年间,朝廷派工部侍郎罗汝敬,提督陕西军卫屯田事务。罗汝敬任职期间,接受了所辖甘州卫军官贿送的金银财宝,这些军卫官员侵盗了......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帮助别人,却常常好心办坏事,帮了倒忙。帮忙也会害人,只有知道别人真正需要什么,才......
<正>古里是中国古籍中的叫法,现在的通用名是卡利卡特或者科泽科德。它位于印度西海岸,从这里往西,可以直航非洲和阿拉伯;往东,可......
郑和自公元1405年起至1433年止,受明政府派遣统帅舟师七下西洋开创世界航海史壮举,不论其足迹之广,人员之多,船队之大,船舶之巨都......
稍知清史的人都知道,嘉庆皇帝主政以后的第一大快人心之事,就是捉拿和坤。虽说此举最终未能带来廉政风暴的效应,但也激励出几个清......
作为明代背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儒林外史》直接写到了许多明代的真实人物,如朱元璋、朱宸濠、王冕、高启、李梦阳、何景明等,都是......
七下西洋的孤宝遗珍明成化年间,皇帝朱见深命令兵部查找当年郑和出海的资料,为再度开拓海疆作准备。殊不知,兵部尚书项忠率人翻查......
刘大夏是明朝“弘治三君子”之一。经科考入仕,曾历事四君,清廉笃实有经国之才,却几度因构陷入狱,又皆由凶遇吉,后得善终。他的政治品质......
<正> 在我国古代史上,帝王将相身边的官员、谋士,以得体的方法、过人的智慧,巧妙地阻止其主子错误决策实施的事例很多,现从明代冯......
<正>明孝宗弘治一朝(1488—1505年),颇多善政,史称其为弘治中兴,刘大夏则是辅佐明孝宗将弘治中兴推向高峰的第一名臣,史家将其比作......
<正>明孝宗(公元1487—1505年在位)朱佑樘是明宪宗的儿子,其父明宪宗在位时昏庸无能、懈怠政事,使得自明英宗以来日渐衰落的大明国......
明代大航海家郑和一生最大的业绩,莫过于他从为他作像样的传颇可说明问题,即使如皇皇巨著《明1405年开始,率领庞大的明朝皇家舰队......
<正> 弘治末年督理陕西马政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杨一清云:"仰惟国之大事莫急于兵,兵之大要,莫先于马。"①在现代化军事武器发明应用......
<正>作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第二经济大国,当今我国跨境人口流入规模相当可观。一方面体现为日益增多的外国旅游者,另一方面体现为......
在举国上下隆重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有学者抱着严谨的治史态度告诉我们:当年有关郑和下西洋的档案已全部被焚,现存的《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