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见曾相关论文
卢见曾谪戍塞外三年所作的《雅雨山人出塞集》集中展现了边疆的地理风貌与风土人情。诗人在诗作中寄托了丰富的内心情感,同时用艺......
清代诗人卢见曾在塞外谪戍三年的时间中,创作诗歌作品一百首,成《雅雨山人出塞集》。本文以此诗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诗人三年......
《国朝山左诗钞》是一部收录清朝山东诗人的地方性诗歌总集,编写者为德州卢氏家族十二世孙卢见曾.《国朝山左诗钞》在艺术建构与诗......
扬州历代文风不断,在清代前期和中期达到了前所末有的繁盛局面,一时间,海内文士,半集维扬。其原因是复杂的,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金兆燕(1719-1791),字钟越,号棕亭,别号芜城外史、兰皋生,安徽全椒人。清代乾隆时期著名的诗人、戏曲家。乾隆十年(1745年)随父金......
清代扬州的文人雅集,伴随着城市的兴盛衰微,在清初王士稹的红桥修禊、盛清盐商园林雅集、清末民初冶春后社的文酒诗会上表现出三个不......
本文以乾嘉时期两淮盐运使卢见曾、曾燠两大幕府,以及与两个幕府关系密切的安定书院、梅花书院为讨论重点,试图揭示幕府和书院因为网......
清代德州大儒卢见曾,贯通经史,主盟东南文坛十余年,一时称为海内宗匠。卢见曾一生积极从事刻书活动,先后校刊、刻印古籍30余种,统称“雅......
卢见曾幕府是乾隆时期扬州地区的重要学人幕府,该幕府在延揽戏曲人才、扶持戏曲创作、投资剧本刊刻、组织新剧演出上都有一定的成果......
德州卢见曾于乾隆诗坛位居显要,有海内宗匠之称,享风雅总持之誉,他主持红桥修禊,辑刊《山左诗钞》,一时传为盛事,是一位不容忽视的达官诗......
卢见曾(1690—1768)出生书香世家,曾师从王士祯、田雯等名家,曾任两淮盐运使等官,主持修建了红桥二十四景及金焦楼观,乾隆二十二年(1757)春......
《国朝山左诗钞》共录清前期山东地区620余位诗人5 900余首诗作,对于保存乡邦文献作用甚大,亦为清诗总集中精良选本之一。《国朝山......
卢见曾是清康乾时期重要的诗人、学者,一生笃于诗文经术,不但创作诗文数十卷,还主持刊刻经学典籍、诗文别集、前人笔记等数十种,为......
总结有清一代对文化做出突出贡献的两淮盐运使,如卢见曾、曾燠、朱孝纯等,并从提倡风雅、参与学术文化的创造,倡导办学、资助文教......
卢见曾(1690—1768)字抱孙,别号雅雨山人,山东德州人,康熙六十年进士。历任安徽六安、亳等州牧。乾隆元年授两淮盐运使。下车后清理......
作为乾隆时期东南诗坛的主持者,卢见曾与袁枚有着密切的关系。卢、袁两人的交往经历了一个由相互仰慕到矛盾激化的过程,其原因在于......
2014年3月,《渔洋山人感旧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依据清乾隆十七年雅雨堂刻本影印出版,上下两册,精装。此书初成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
卢见曾是清代乾隆时期官场名臣,文坛宗匠。其传世的《雅雨山人出塞集》、《雅雨堂诗集》和《雅雨堂文集》等,代表了卢见曾诗文创作的......
作为清初“山左”诗歌的承继者,卢见曾论诗反对门户之见,主张抒写自己的“性情遭际”,把传达人的性情作为诗歌创作的极致,在清中前期诗......
卢见曾编纂的《国朝山左诗钞》既是一部重要的地域性清诗总集,又是一部精粹的清诗选本;《国朝山左诗钞》具有鲜明的以诗存史的意识,体......
1724年,纪晓岚出生于河间府献县(今河北沧县)崔庄。他的出生被附会了种种神奇之说:祖父纪天申梦见一道火光闪入楼中,随后纪晓岚出生;还有......
2002年,在泰州市海陵区老西河涵闸上,建起了“泰坝署衙”的一组雕塑,重现了当年“扬州八怪”之一的高凤翰在泰州建造署衙时的情景。......
袁枚《随园诗话》刊布以来,流传极广,为治清代诗学者案头必备,然此书关于赵执信《谈龙录》的评述却令人费解。王士禛与赵执信的论......
清乾隆五年夏五月,两淮盐运使卢见曾负谤获谴戍守军台。时友人高凤翰特绘赠《雅雨山人出塞图》,并有相送者题诗20余首。本文深入探析......
随着经济的繁盛,清中期文人流动频繁。李葂和卢见曾成为文人交游入幕中典型一例。卢李二人因诗名相识,拥有相似的诗词理念,诗多述......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红桥修禊"作为清代著名的文学盛会,以其次数之频繁、文风之全盛、影响之广泛而与东晋"兰亭集会"文史并举。清朝在扬州红桥举行的数场......
清刻本《旗亭记》以"雅雨堂两种曲"名义刊行,卷首未署名,因此其作者归属颇具争议。勾稽史籍、文集、笔记等并深入考辨后可知《旗亭......
清代扬州的文人雅集,伴随着城市的兴盛衰微,在清初王士禛的红桥修禊、盛清盐商园林雅集、清末民初冶春后社的文酒诗会上表现出三个......
乾嘉时期出现了卢见曾、朱筠、毕沅、谢启昆、曾燠、阮元为代表的六大学术幕府,在组织学术活动的同时,经常组织文人宴集活动。根据......
<正>卢见曾一生不仅勤于吏治,"有吏才","所至皆有殊绩",是个典型的循吏,而且爱才好士,擅长诗文,又是清代有影响的文学家。张殿传曾......
山东德州卢见曾(1690--1768),卢见曾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官的知识分子家庭,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历官洪雅知县、滦州知州、永平知府......
乾隆朝,卢见曾两任两淮盐运使,在任时以爱才好士著称,幕府宾客众多,极一时之盛。卢见曾以其幕府为核心,广纳贤才,结交文士,鼓扬风雅,鼓励并......
卢见曾幕府是乾隆时期扬州地区的重要学人幕府,该幕府在戏曲创作和新剧演出上都有一定的成果,且在扬州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将通......
扬州历代文风不断,在清代前期和中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盛局面,一时间,海内文士,半集维扬。其原因是复杂的,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
平步青《霞外攟屑》卷九中所提及的荀玫"似指卢雅雨"之说存在着诸多疑问,通过卢见曾和荀玫的对比可知,两人姓名字号之间全无联系,......
卢见曾(1690—1768),山东德州人,曾两任两淮盐运使,历时十余年。在此期间,卢见曾追慕王士祯遗风,结交扬州名贤,集结江南文士,营造......
吴敬梓与扬州有着不解之缘。自雍正十三年至乾隆十九年,他先后六次出游扬州,交游甚广。其足迹几遍及扬州市区,过往最为频繁的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