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吴政权相关论文
乡村基层行政组织作为历代官府机构的末梢,其是否能够维持小农经济正常运转影响着民众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环境下所表现出的态度......
从东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孙策渡江攻占吴、会稽、丹扬等郡开始,至孙皓天纪四年(280年)吴亡而止,孙吴政权八十六年的统治可分为三个......
世袭领兵制是在世家大族所拥有的私兵、部曲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种将领对所领兵士进行综合管理的责任制度。为了能让它得以顺利实行......
根据《三国志》记载,孙权一生立嗣三次。先立孙登,后立孙和,再立孙亮。发生在孙权晚年的后两次立嗣都出现严重的政治失误,导致孙吴......
在我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中,谶纬的地位特殊而且重要。三国时期是谶纬政治功能发挥最为充分时期,而孙吴地区则是谶纬政治功能发挥最为充......
《三国志》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史学著作之一,该文拟就《三国志》中曹魏消极羁縻鲜卑、蜀汉平南中事、孙氏苛治山越武陵夷略抒己见,以......
三国时期,襄沔地区处于南北各政权相争之地,襄沔大族也成为各政权竞相争夺的对象。从襄沔大族与三国政权的关系看,蜀汉政权中寰沔地区......
最近几年在历史研究的各个领域中,一个显著趋势是重新审视历史事实。当我们站在与以往不同的观察角度时,历史就会呈现出不同的姿态......
<正>一、南方贸易路线的形成东汉末年,孙吴政权为制衡曹操,积极对公孙氏政权进行政治、经济拉拢。嘉禾二年(233),太常张弥、将军周......
区域经济与吴国政治特征赵昆生自208赤壁之战形成孙权割据江南的定势,至280年西晋重新统一中国,孙吴政权在江南存在了70多年,对于江南的开发和......
孙吴政权在江东的建立和巩固,得力于北方流寓地主和江东世家大族的鼎力支持。然而随着政权"江东化"的完成,世家大族的势力逐渐膨胀......
【正】 王仲荦先生在其《魏晋南北朝史》中说:“东吴屯田,开始于公元203—204年前、后,直到东吴政权覆灭(公元280年),历七十余年之......
<正>2014年将有关某一专题的论文进行结集的杂志、单行本论集比较多见。《历史评论》769号组织了以"三世纪的东亚"为主题的特辑,汇......
<正>东汉以名教治天下,褒崇德行儒术,并以此作为取士的标准,遂形成以名节相尚的社会风气。但因选举和任官一以把持在世族手中的乡......
全公主乃吴主孙权的长公主,重臣全琮之妻。由于特殊的身分及善于运用政治权术,其在“二宫构争”和孙亮继位等孙吴重大政治事件中发......
<正> 东汉末年,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频繁的战乱使生产停滞、人口锐减。大部分铜材用于军事,货币的铸造直接受到影响。......
<正>2012年12月20—22日,由浙江大学、浙江省方志办、浙江省历史学会联合主办的"传承与创新:浙江地方历史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浙江......
六朝盐业考略卢海鸣中国盐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周秦以降,有关盐的历史记载就散见于各种典籍中。盐业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特殊的手工业......
<正>提起金陵王气,我们自然就会想起唐人那些传唱千百年的金陵怀古诗,如"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不得不让人感慨"这是历......
<正>孙吴一代,将领死后,子弟继为将领,甚至统领原父兄统领之兵、镇守其父兄原镇守之地,被研究者概括为"世袭领兵制",更进而以此为......
三国吴国内部的社会矛盾最复杂,概括起来有三种:一是地方宗部势力同官僚世家大族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主要集中在前期,表现为地方宗......
<正> 我曾在《孙吴奉邑制考略》一拙文中指出:“关于奉邑制度实行的年代问题,综观前述十二例证,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时间规律:除徐......
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王大建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5年9月1日至8日在湖北......
人口在生产力不太发展的古代,对于一个政权具有重要作用。人口是向政权机构提供赋税力役的源泉,是任何一个政权都脱离不开的根基。孙......
对于魏晋南北朝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段来说,由于长期处于动乱和分裂的状态,史家若试图进行整体的宏观考察,相较于其他所谓大统一的历史时......
六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这种贡献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更突出地表现在文化方面.而......
六朝史研究中。在基本概念、时限、社会特征、历史地位诸方面尚存有歧义。本文指出:所谓"六朝"应特指三至六世纪立国江南的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