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院相关论文
两宋的馆职选拔,学士院试是一主要途径.学士院试馆职在北宋仁宗朝达到极盛,此后便趋于衰落.至南宋高宗朝又得以恢复,直至南宋末期.......
[编者按] 英国科学哲学家、英国学士院院士、牛津大学女王学院副院长乔纳森·科恩,曾任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联合会会长和国际逻辑......
最近日本学术振兴会颁发了第一届“日本学术振兴会奖”,获奖的25名科研人员中,有5人同时获得“日本学士院学术奖励奖”.所有获奖人......
研究音乐教师优秀教学风格形成的要素,在深化教师对教学风格理论认识的同时,也积极发展培育促进优秀教学风格形成的相关要素,进一......
“翰林”的本义指文学之林,自唐中期起成为官职、官署、制度的名称.唐开元初建立的翰林院云集了以文学、琴、棋、书、画、天文、医......
关于唐长安大明宫内建筑物的方位,历代学者均有不少研究,如宋敏求《长安志》、程大昌《雍录》、李好文《长安志图》、骆天骧《类编......
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置学士院,设立翰林学士,专掌起草诏书文诰之职。关于翰林学士的发展演变过程,学术界已多有研究成果,兹不......
【正】 (一) 中国西北地区蒙新一带,幅员辽阔,地广人稀,素称空旷的处女地带。外人或志在猎奇,或心怀侵略,不断私自窜入这一地区。......
50岁了,他的人生却迎来流亡。 巴黎火车站。当他不得不从这里离开祖国到邻国避难的时候,他的护照上的名字不再是大名鼎鼎的维克多......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早年以荫入官,徽宗朝做过济阴主簿、泰州士曹掾、大名帅府干官等,召为枢密院编修官;钦宗......
《玉堂杂记》为南宋周必大所作,是根据他在孝宗朝任翰林学士期间的随笔记录整理编辑而成的。《玉堂杂记》详细记录了南宋学士院建......
西掖指中书省,具体指省内的中书舍人院,方位在大明宫中轴线以西,唐后期亦指翰林学士院,其中西学士院位于翰林院以南,东学士院位于......
本文系统地研究北宋时期三馆秘阁与翰林学士院制度的设立与发展,探讨其政治与文化职能;并从文化与文学的结合点上,考察在馆阁翰苑的文......
翰林学士院因其特殊的沿革与选任方式,在宋代中央官制中历来处于令人瞩目的地位。在南宋建立初至绍兴和议前后(1127—1141)的宋金......
<正> 对于二王八司马事件,或曰永贞革新,近年来不少学者开始倾向于这只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斗争,算不上革新运动。但是对这一事件......
<正>《皇朝中兴纪事本末》,题有"学士院上进",今存抄本,有76卷(有三卷又分卷上、卷下),后附有宋筠录朱彝尊跋并宋氏自跋。虽该书以......
<正> 一、翰林院的设置时间翰林院是一个供奉内廷的待诏场所,这种场所在唐初已有,而翰林院名称的出现则在玄宗即位初。但是,由于历......
唐大明宫中的金銮殿是一处重要的建筑物,不仅是皇帝在大明宫中的寝殿之一,同时也是皇帝宣召翰林学士商议军国大政的场所,重要的诏敕以......
<正>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宋代的职官制度复杂而多变。北宋前期即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实行官制改革以前,文武百官用前代的职事官......
<正>作者简介杉山正明(1952—)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欧亚史学者。曾参与日本NHK"大蒙古"系列纪......
弗朗索瓦丝·萨冈,法国著名女作家,被誉为法国文坛上的女性“三剑客”之一,1935年生于法国南部的洛特省,19岁时出版《你好,忧......
<正> 一、引言日本自明治政府起,就致力于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并把发展现代工业、大学的工程教育、培训技术熟练的工人、引进西方科......
翰林学士的设置最早始于唐代,历五代至宋而完全制度化。其后元、明、清各代,虽其职掌、地位时有变化,但沿置不废。宋代翰林学士拥......
<正> 封建中国,王权至尊,体现君王意志的“王命”是国家的最高法律,那些替帝王立言的人们便是这王命的制作者,古代称他们是“词臣......
唐初,翰林院的前身“别院” 即已出现。唐玄宗即位,正式建立翰林院,翰林院待诏各以艺能供奉君主。开元二十六年(公元 738年),唐玄宗在翰林院......
<正> 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国家形式,是皇帝专制制度与中央集权制的结合。宋代官制,是秦汉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官制承上启下的一个阶段......
【正】 在唐宋以后的中国封建政治舞台上,翰林学士职官,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因朝代更换,历经变革,“其建置纷殊,名号异同,未可......
<正> 有译广已(ArisAwa Hiromi,1896—1988),日本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和经济政策学家。 有泽广已1896年2月16日生于日本交知县。192......
在调研日本院士制度运行状况的基础上,对日本院士制度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探讨日本院士制度的特点及其对科技进步的作用和影响,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