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堂相关论文
书院是物化了的精神高地,也是出版主体.纵观广东地区,最早的书院产生于南宋,明清时期,广东的书院数量达到了顶峰.文章研究了晚清广......
从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20、30年代,广州学术界共经历了三次学术中心的递嬗,从学海堂、万木草堂再到国立中山大学,这代表着汉学思......
学海堂是清代中后期古代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典型代表。学海堂的办学宗旨、学长制、季课考察制度、专课肄业生制度以及雅集制度等,......
清代广州的书院分为合祠书院与官办书院两类。从教育的范畴来说,前者主要为同族子弟提供科考的落脚之地,后者则重在开班授课。官办......
文、笔二字在唐代之前的文献中往往指称文章的两大类别,所谓有韵者为文,无韵者为笔。本文从学海堂策问探讨了文笔之辨及其影响。......
徐绍启(1879—1948年)字信符,原籍广东番禺,生于英德。清光绪二十四年(1989)岁考,为学使张冶秋器重,录为博士弟子员,与叶恭绰、陈融等同年;二十六年(1900)肄业于......
摘要:学海堂作为近代广东教育界中首屈一指的学堂和书院,对近代岭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遍及学风、人才、教育等各方面......
书院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中独特的教育机构。在我国历代书院教育中,文学课程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对书院的文学教学研究是文学史、教育......
该文在研究中,不仅采纳了传统的文本阐释及对社会历史背景的考察,而且重点对文化文本(书院)中的体制和意识形态进行了分析.探讨书......
书院作为一种文化教育组织,继承、发扬了中国古代优良的私学教育系统.本文主要探讨清代书院发展的状况,并以诂经精舍和学海堂这两......
本文主旨在探究学海堂与经今文学的关系,作者首先分析阮元创设学海堂的过程及其组织特色;其次,作者指出学海堂兼容汉学与宋学、古......
阮元创办的诂经精舍和学海堂两书院以朴学教学为宗旨,不同于当时专为科举而设的其它书院,教学内容以经史考据学为主,兼及文学等其它学......
清代政府承明代之弊,以八股取士,各书院即奉四书文、八韵诗为圭臬,成为专攻制艺以应科举的场所。教育腐败,士风日下。阮元针对时弊......
孟鸿光是晚清岭南艺坛颇具代表的文人、书法篆刻家.他既在学海堂倡导训诂朴学的风气中,以特出奇丽的辞章与秀劲清逸的书法,成为其......
【正】 徐绍启,字信符,广东番禺人。1879年(清光绪五年)随父生于英德,1948年卒于广州。1900年肆业于学海堂、菊坡精舍。尝任教于广......
【正】 广州藏书楼从明代至清末民初,不下几十家,但各家藏书,都已陆续流散,其能抱残守缺,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要算是“南州书楼”......
阮元作为清代中期的汉学名臣,他的学术声望和其在粤期间所创建的学海堂成为了清代中期的文化标杆,也奠定了他在清代学术史中的地位......
【正】 阮元(1764-1849),江苏仪征人,是清代有影响的教育家.他历官所到,提倡学术,振兴文教,作育人才.他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在杭......
和阮元倡导的“文、笔”骈文理论相呼应,诂经精舍和学海堂两书院非常重视骈文教学。诂经精舍、学海堂两书院所选教师和学生,多是骈......
近代岭南文化大爆发是中国近代社会思想转型的一支重要推动力量,一般认为这一局面在西方文化刺激下形成,却往往忽略传统文化在其中......
【正】 阮元是清代中后期号称“三朝(乾隆、嘉庆、道光)元老”的封疆大吏,又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文献大师。原籍江苏仪征,生于淮左扬......
【正】 王咨臣同志在他的《陶福履校刊【豫章丛书】缘起内容及版本特点》(载《江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八○年第一期)一文中,......
<正> 乾嘉时期,督抚一级的封疆大吏,以经学、文学自许,以培养治术人才相标榜,蔚然成风,而《清史稿·本传》却誉阮元“身历乾嘉文......
阮元是乾嘉汉学的领袖人物。他组织起清代最大的学术幕府,创办诂经精舍和学海堂,开展声势浩大的学术活动,成绩卓著。然而在与幕宾相处......
陈澧是清代岭南名儒,自进入学海堂为专课生到成为学海堂学长,在学海堂长达几十年,其学术涉猎范围甚广,对岭南学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正】 云南省图书馆善本书库收存有《东塾著稿》一百五十册。清陈澧撰。原系竹纸散页、无行格的写本,全书有朱墨批改。经过衬纸装......
南洲讲学开新派万木森森一草堂———论康有为广州办学对中国近代教育的贡献万平南洲讲学开新派万木森森一草堂———论康有为广州......
刘逢禄生年及著作略考陈鹏鸣(一)刘逢禄为常州学派健将,其生年,据其子刘承宽于《先府君行述》(载《刘礼部集》附录)里所说,刘逢禄"生于乾隆......
【正】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它起源于唐朝,发展于宋代,消亡于清末,历时千年之久,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有其重要......
【正】 我国古籍如恒河沙数,卷帙浩繁,各种各样的刻本琳琅满目,书院刻本就是其中的一种。本文拟简要介绍一下书院刻书的历史。“书......
【正】 壹概述 1·1 1982年,罗振玉刊印了王念孙的《尔雅郝注(疏)刊误》以后,在学术界好象没有得到重视。我见闻仄陋,只读了了......
朱九江先生名次琦(1807-1882年),字稚圭,又字子襄.南海九江人,世称九江先生。高祖朱实莲与陈子壮喋血扶明同为英烈。少聪敏誉神童。粤督......
围绕着学海堂聚合起来的学海堂文人群体,确立了新的身份认同与主流文化圈的构成,象征着晚清广东学术格局的新变。在学海堂文人群体群......
清代广东文化的结晶体──东塾学派李绪柏清代学术以考据学即汉学、朴学为中坚。朴学按流派,可分为吴派、皖派、扬州派、常州派、......
<正> 自清代初年兴起的考据学,在封建統治階級的大力提倡和文字獄的压力下,至乾嘉时代已經發展到了極盛的境界。当时的許多知識分......
嘉道时期,阮元撰写了一系列文章考辨文笔,定唐宋古文为笔,非继承孔圣文统之“文”.以此奠立文选正统,排斥桐城古文,又通过策问学海堂弟子......
梁启超的书法实践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幼年时他在祖父梁维清的影响下,以唐人楷书为临习对象,其......
【正】 曾钊字勉士,又字敏修,广东南海县人。生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卒于咸丰四年(1854年)。道光乙酉拔贡生,历官合浦教谕、......
本文主旨在探究学海堂与经令文学的关系,作者首先分析阮元创设学海堂的过程及其组织特色;其次,作者指出学海堂兼容汉学与宋学、古文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