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拾遗相关论文
时间大历三年(768)——大历五年(770)地点洞庭湖——昌江(今湖南平江县)人物屈原——幻觉中的人。杜甫——原大唐左拾遗,字子美,59......
本文从唐授杜甫左拾遗告身的相关文献记载,告身敕词、御宝与唐代皇帝的直接授官,唐授官制敕格式有不书原官职之例,唐有行在官名称......
<正>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凡有所作为,励精图治的皇帝,都比较能够接受臣僚的规谏。早在西汉时,封建统治阶级为适应封建专制的......
开口咏凤凰———求仕之意杜甫有一首《朱凤行》:君不见潇湘之山衡山高,山巅朱凤声嗷嗷。侧身长顾求其曹,翅垂口噤心劳劳。下愍百......
<正>庄子说过:"人之生也,与忧俱生"。人生的忧愁太多,理想破灭,相思离别,家国破亡……"诗可以怨"、"哀怨起骚人",说出了诗的真谛。......
<正> 《与元九书》是白居易诗歌理论的纲领。在这篇纲领性的文章中,白居易讲过这样一些话: 以康乐之奥博,多溺于山水;以渊明之高古......
<正>杜甫草堂,顾名思义,就是杜甫居住过的草堂,也就是杜甫的家。杜甫终生穷苦,他的家当然不会是雕梁画栋的豪宅,而只能是简陋的草......
诗人白居易一生的思想和创作经历过一次重大变化,从而区分为前后两个不同阶段,前期积极进取精神居主导地位,后期消极独善思想占压倒优......
论杜甫诗的悲剧主题丁启阵一部杜诗,内容丰富广博。从格调上说,除了忧苦一类以外,当然也有欢快的诗篇;但是,在全部杜诗中,前一类诗作不但......
【正】 闻一多氏《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在乾元二年已亥(七五九)条下注道; 公四十八岁。春,自东都归华州,途中作《三吏》、《三别》......
不忘苍生忧更激壮士怀——简论杜甫在凤翔任左拾遗时的送别诗张智华送别诗,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写过。人们用它来道别情,寄相思,用它......
<正> 贞元十六年二月,白居易考取了第四名进士,虽然年已二十九岁,但却是“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呻最少年。”十九年春,诗人又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