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六泾相关论文
基于近15年的实测数据,分析给出了长江河口控制站徐六泾悬沙浓度和组成的变化特性。研究表明:徐六泾站多年平均表层(2003~2017年)、中......
基于2004-2019年长江口徐六泾断面观测数据,分析了三峡工程修建以来长江入海水沙特征和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三峡水库修建后入海流量......
近些年来的水灾和大量涉水工程的建设带来的水沙变化极大地影响着长江口河槽的稳定性、河口水下沙洲的发育,不可避免的使得长江口......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调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水体赤潮现......
2007年9月底的大潮和中潮期间,在长江口徐六泾处结合采用1台光学后散射浊度仪OBS3A和1台现场激光粒度仪LISST-100(B型)并同步现场采集......
长江口河段自徐六泾至河口50号灯标,长约182km,河段平面呈扇形分汊形式,20世纪以来,长江流域最大一次洪水过程——1954年特大洪水,塑造......
2001年7月,在长江口徐六泾对流速、流向和悬浮泥沙浓度进行了大小潮定点观测.观测数据分析表明徐六泾处大潮流速及其变化远大于小......
从河床冲淤、断面变化等方面,对白茆小沙近年来的演变、变化趋势及其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受来水来沙条件变化、涨落潮水流流路......
将2006~2017年长江口徐六泾断面水质监测每年15次的监测成果与径流量作趋势分析,判断影响长江入海口水质的主要水质要素和水质等级......
2003年6月,利用B型现场激光粒度仪LISST100在长江口徐六泾站定点连续观测了洪季大潮垂线细颗粒悬浮泥沙的实有粒径、体积浓度,利用......
2005年12月至2006年9月对长江徐六泾段渔业水域水质现状进行了调查.采用均值型环境污染评价法,参照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和地表......
将5-9月和10至次年4月分别作为汛期和非汛期,对1997-2011年长江徐六泾江段的流量与水质变化作趋势分析,探讨徐六泾江段水质污染的......
通过对长江流域中下游大面站与河口观测相结合,对悬浮颗粒物中元素含量、元素赋存形态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探讨流域大规模泥沙......
对三维多功能动力-生态耦合模式(COHERENS)进行二次开发,运用"网格冻结法"实现了漫滩和露滩过程中的干湿交替,突破其为固定边界和限制......
本研究在实验室建立了海洋中浮游植物光合色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测定了长江下游徐六泾、长江口和毗邻东海北部......
本文通过Mg(OH)2-阳离子交换树脂法对样品中的硅元素进行富集分离,并采用单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测定了长江口及邻近东海区......
本文主要通过ICP-MS及ICP-AES测定了2008年1月长江流域中下游段、2008年全年徐六泾、2008年6月浙江河流、浙闽沿岸大面站悬浮颗粒......
根据徐六泾水质自动站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共303周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5项水质基本指标(水温、pH值、溶解氧、电导率、浊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