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论争相关论文
弗.雷.利维斯(F.R.Leavis,1895—1978)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文学及文化批评家,其在诗歌批评、小说批评和文化批评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和......
编者按rn2010年7月17日,四十余位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海内外学者在北大博雅国际会议中心聚会,以“别求新声--汪晖的学术世界与当代......
陈独秀于1918年1月在《新青年》发表文章,公开树起“美术革命”的旗帜,提出“改良中国画”的口号,推动了一场关于中国画革新的思想论......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空前广泛的传播。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等“主义”的竞争......
19世纪上半叶是俄国社会思潮和文化运动发生多元剧烈变动的关键历史时期。自1836年恰达耶夫发表著名的《哲学书简》并引起俄国思想......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内则国势阽危,民生凋敝,外则强隣环列,虎视鹰暽,祸乱迭作。在水深火热的中国大地上,南京国民政府自上而下......
<正>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7.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1.......
期刊
从慧远集合刘遗民等百二十三人在庐山建斋立誓共期死后往生西方净土,并由刘遗民撰立誓文(402年),尤其从刘遗民多次招劝渊明入庐山皈依佛教......
本文试图通过对发生于中国三十年代“土洋体育之争”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中国近代体育发展特色和规律性,以丰富中国体育史的研究成果......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概念认识的共识性和研究对象的明确性是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前提。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着各种思......
通过梳理20世纪40年代胡风及其希望社与文坛的思想斗争,与政治性力量的摩擦和对抗,呈现40年代文艺论争的复杂面貌,认识胡风文艺思......
近代中国危机深重,国人迫切希望寻到摆脱危机、实现富强的捷径。受长期专制统治的影响,国人颇相信政治对社会、国家具有决定性的影......
学术界今天对“五四”思想论争的讨论还常常与研究者自身的立场纠缠在一起,以非此即彼的方式对“五四”进行价值判断。其实,“五四......
<正>2015年度网络思想状况错综复杂,思想论争此起彼伏,在内容、传播、影响等方面均呈现出许多新特征。基于对网络思想状况的跟踪调......
<正>语言文字历来被看做是没有"阶级性",也不是"意识形态"的"符号"、"工具",但是在社会大变革时期,语言文字问题从来都在变革的前......
斯图亚特·霍尔是文化混杂的典型,这种身处"家国以外"的独特境遇赋予霍尔一个观照社会文化问题的理想位置,较易摆脱英国经验主义和......
<正> 第一次文艺思想论争【识记要点】1.时间:1928年至1930年,左翼文坛与"新月派"的论争。2.论争的中心问题:文学的性质3.代表人物......
公平,是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论题,也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意义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基本行为准则,同时,公平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想。马......
<正>1990年代后期,国内知识界关于中国发展道路的思想论争影响深远,它构成了今天知识界思考公共问题的一个基础和出发点。许纪霖、......
<正>既得利益集团,往往有意无意地坚持惯性思维,自觉不自觉地坚守既定话语,完全不理会已急速变化的现实,对思想解放怕得要命,满口......
西汉帝国是中国封建王朝发展进程中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或者说,随着大一统国家王权专制和中央集权巩固与强化的真正实......
鲁迅的著作已成为经典,不论在文学史上,还是在思想史上,都是公认的事实。而且这在鲁迅生前业已发生,是在各种思想争论中历史地形成......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与顽固派、改良派围绕"要不要学习西方"和"怎样学习西方"进行了激烈的思想论争,论争及洋务运动的实践促进了近......
<正>言路畅通,思想家辈出,是社会进步最显著的标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正是大变革时代的思想市场特征。只有思想市场繁花似锦,才......
<正>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陈平原教授的治学领域从小说史研究,渐次拓展至学术史、教育史等领域,气象与规模日趋阔大,然而无论研究......
<正>一、思想论争的乡村新文化运动是在民国危机的语境下展开的。民国四年,筹安会力倡民主共和之国体不适合于中国,宪法起草委员会......
五四时期的学派之争,更多地表现为文化观念的冲突。聚集于东南大学、以反五四新文化运动姿态出现的"学衡派",持中西会通的文化理念......
青年时期的左舜生既是少年中国学会的重要成员,也曾是其机关刊物《少年中国》月刊与《少年世界》月刊的责任编辑,直接参与了少年中......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发生了三次重大的思想论争。第一次论争发生在加世纪80年代初期,论争主要围绕着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展开;第......
“修辞立其诚”。这是儒家对于立名的态度。这种慎重,曾经深深影响过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批学人。西学译介第一人侯官严复,在译名问题上......
在中共建党时期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三次论战中,李达除第一次论争时因在国外未能参加外,在后两次论争中,他均以主将的姿态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