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食器官相关论文
近缘物种在自然界中普遍共存,它们的遗传背景相似,按照传统的分类形态不易区分。经典生态位理论认为在物种进化过程中,即使是形态......
软舌螺是一类寒武纪出现并于二叠纪末灭绝的古生代海生无脊椎动物,具有重要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意义.但是对于该动物本身生物属性等问......
(?)(Hemiculter leucisculus)作为一种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且几乎不受人为增殖放流影响的野生鱼类,其生活史主要受到自然环境和遗传......
本文通过对福州沿海龟足(Pollicipes mitella)的观察和周年逐月采集样本的分析,研究了其摄食器官结构和食性;用不同的饵料和饵料密度......
根据2000-2002年秋季和冬季在南黄海进行的定点底拖网调查,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黑鳃梅童(Collichthys niveatus)、皮氏叫......
匙吻鲟摄食器官发育期较长,全R65.5mm以前为仔稚鱼期,摄食方式为吞食,适口饵料粒径大于0.3mm,该阶段口径、口宽及齿的数量发育较快。全长......
使用显微解剖、石蜡切片等方法研究了真鲷仔鱼摄食器官胚后发育的主要特征及器官发生的特点, 论述了口腔内器官及咽腔内咽壁、鳃弓......
2000年4月~2001年6月,作者对乌鳢、鲶和黄颡鱼的摄食器官进行了解剖,重点比较了其了腔齿、咽磨、鳃耙的结构,分析了它们的摄食特点.......
相近的动物种群在利用资源上的策略一直是生态学研究中的热点,国内外有些关于共存鱼类的摄食习性和饵料资源分隔的研究报道[1~3],但......
于2007年6~7月份共采集30尾异齿裂腹鱼,对其肠内含物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异齿裂腹鱼食物组成主要为着生藻类,其中以硅藻最多......
为了阐明长湖5种土著鲌类摄食器官形态特征间的差异,于2014年采集红鳍原鲌(Chanodichthys erythropteru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
采用形态学与组织切片技术,对哲罗鱼进行胚胎后摄食器官发生发育的观察和研究。描述了口径、鳃耙、口腔上腭、颌齿、舌齿等摄食器......
对大银鱼 Protosalanx hyalocranius、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 chen的摄食器官进行了比较解剖和测量,提出了摄食器官的生长规律。同时探讨了两个银鱼品种的食性、摄食行......
长湖位于湖北省中部,荆州市、荆门市、潜江市交界处,处于长江中下游”四湖流域”上游,是湖北省第三大湖泊,水域面积140平方公里,岸......
滤食是瓣鳃纲贝类主要的摄食方式,鳃、外套膜、唇瓣等器官不仅具有摄食同时还具有防御功能,本文就瓣鳃纲贝类摄食器官组织学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