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底浓度相关论文
饮用水常规水处理工艺对微污染原水中有机物、色、臭及藻毒素类物质不能有效去除.饮用水活性炭深度处理已在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
通过阿克达拉区域大气本底站2007年全年监测发现,以北疆经济区为背景区域的大气中PMIO的年平均本底浓度为10.08μg/m^2。可吸入颗粒物......
气候舱法是现行家具中甲醛释放量检测的主要方法之一,其检测结果与实际接近,较合理可靠。为了解气候舱周边空气质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利用2003年11月─2004年11月浙江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近地面臭氧浓度的连续监测资料,研究了地面臭氧浓度全年总体分布、季节变化、......
CO2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最重要温室气体。大气中过量 CO2被海水吸收后将改变海水中碳酸盐体系的组成,造成海水酸化,危害海洋生态环......
为研究中国大气中非甲烷烃(NMHCs)区域性本底浓度与变化特征,采用吸附富集-热脱附-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临安(30°25′N,119°44......
将忽略本底引起的污染物扩散范围的计算偏差定义为本底效应。为研究忽略本底下污染物扩散计算结果的精确度及本底效应的变化规律,......
使用 1994年 7月— 2 0 0 0年 7月大气CO2 和地面风现场连续观测资料 ,分析了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基准站 (36°17′N ,10 0°5 4′E......
在中国西北部的瓦里关全球基准站(36°17'N,100°54'E,3810m asl)建立了气相色谱-汞置换法大气CO连续测量系统.组......
采用模式(NAQPMS)模拟,逐步近似回归法与气象,污染物观测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我国珠三角PM2.5本底浓度水平及特征,对区域传输及......
利用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2010~2012年3种不同测量方法得出的CO2浓度数据,分析了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
根据2003年1月—2005年6月太湖流域近地表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CO2、CH4和N2O本底浓度的监测资料,研究了该流域近地表大气主要温室气......
目前海洋环境容量研究中“本底浓度”选取方法不统一,采用外海现状浓度、监测值平均浓度和现状监测值最高浓度均存在不合理性,导致......
全球变暖影响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是世界性重大课题,已经超越科学技术范畴,渗透到政治、经济、外交以及文化教育等社会领域。然......
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8月28日黑碳气溶胶浓度和同期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兰州远郊区黑碳......
根据河流水质模型理论,在一定水文设计条件和水质目标前提下,分析不同计算方法选取对河流纳污能力计算结果的影响,探讨不同上游本......
研制一种大型环境试验舱,该舱整体构造主要由内舱、外舱、空气净化系统、污染源发生装置和空气采样系统组成。其中,内舱为测试舱主......
利用世界温室气体数据中心(WDCGG)数据资料和WMO资料,对中国大陆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温室气体CO2浓度等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
CH4是仅次于CO2的重要温室气体。2006年9月至2008年8月期间,按全球大气本底观测要求,在青海瓦里关、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和黑龙江......
本论文工作包含了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四川温江为期一年、浙江临安区域大气污染监测站为期半年的大气黑碳气溶胶观测实验。......
为系统了解成都市黑碳气溶胶(BC)的污染特征,利用四川省环境监测站提供的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逐时BC监测数据,......
利用自组装的气相色谱系统(GC-ECD),在世界气象组织(WMO)/全球大气观测网(GAW)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开展CFC-11浓度在线观测.2007......
利用GC-ECD在线观测系统,在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开展了甲基氯仿(CH3CCl3)2年在线观测,利用逐步逼近回归法进行本底值筛分,讨......
一九八七年元月二十八日至二月一日本站对武汉市大气总悬浮微粒(TSP)中来自燃放炮竹烟花的主要金属元素(钾、钠、镁、锶、钡、铜)......
文章利用美国NOAA/CMDL提供的MAKS材样品在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观象台进行长期连续的现场实际空气采样,并对NOAA/CMDL反馈的1991~20......
介绍了西川煤矿各个采掘地点原生CO含量的测定技术及其赋存规律的研究方法,得出了CO涌出量与煤层自然发火之间的关系、西川煤矿回......
碳酰二胺作为一种水溶性有机物,其独特的分子组成使其具有特殊的物化特性,符合示踪剂应用的全部要求。目前碳酰二胺的检测方法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