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君心之非相关论文
孟子认为,国君和臣属常常忘记和曲解自己的工作职责,他们作为管理者,不应仅仅考虑自身利益,从而把自己在彼职位上应尽的职责抛到九霄云......
所谓道统就是儒家传道之统。儒家道统的建立由来已久,如孔子在《论语·宪问》中所谓“作者七人”2,以及《论语·尧曰》所描述的尧......
儒家德治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主体,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法律及文化教育的发展深深地打上了德治思想的烙印。所谓德政,就是......
在儒家传统的治国思想中,有两个并行不悖的原则,这就是“尊君”与“民本”。朱熹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继承并......
陆贽是中唐时期卓越的政治家。他博古通今,明于治乱,具有远见卓识。北宋苏轼称赞他“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
儒家与道家的修养观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虽然它们在修养的动机、途径、对象等方面存在着分歧,......
论白仁杰先生的政治伦理思想陈延斌白仁杰(1497-1579)先生,字士伟,号休庵。是16世纪朝鲜李朝时代的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一生刚正不阿,忠直磊落,以忠君......
摘 要:孟子提出的“格君心之非”是儒臣以文化权力制约皇权的政治原则,宋代经筵制度的确立为儒臣将此原则付诸政治实践提供了制度上......
关于阳明子“龙场悟道”的非学术寓义韩东育"龙场悟道",历来被视为阳明哲学发展的转捩点,这是不刊之论。但是,这种转变,除却其学术上的价......
<正> 在先秦,差不多各派都讲人性。其中尤以孟子和荀子的观点最为引人注目。由于“性善”与“性恶”的对立十分明确,因而孟荀人性......
大学有"三纲八目"之说,"三纲"是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八目"则是强调修养的八个条目,由近及远,依序是"格物、致知、......
朱子《近思録》引言云:淳煕乙未之夏,東萊吕伯恭來自東陽,過予寒泉精舍。留止旬日,相與讀周子、程子、張子之書,歎其廣大宏博,若無......
书院历史悠久,真正的兴起在南宋时,而南宋书院的发达又始于朱熹修复白鹿洞书院。朱熹一生把很多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兴办书院上面,朱......
本文认为,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人民的利益是国家和社会的价值主体;其二,君主的权力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稳......
<正>引言"人格"一词,是一个充满歧义而又为多种学科所广泛引用的术语。最早来自拉丁文"面具"一词。面具是在戏台上扮演角色所戴着......
<正> 政治伦理是社会政治生活中调节、调整人们的政治行为及政治关系的道德规范和准则。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思想形成的历史线索很长,......
【正】“君为臣纲”乃是儒家“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但这是汉儒提出而为当时及其后的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