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梁湾相关论文
梅梁湾是太湖北部最大湖湾,也是太湖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近年来对太湖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然而对其生态状况演变的认识尚不清......
为了解太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特征,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对太湖梅梁湾(藻型湖区)和东太湖(草型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理化因子......
为了解太湖浮游甲壳动物的特征,对太湖梅梁湾、东太湖的浮游甲壳动物以及环境因子开展了调查.调查发现,梅梁湾和东太湖的浮游甲壳......
基于冬夏两季太湖50个采样点的散射、吸收系数,在假定水体混合均匀、无非弹性散射及内光源的情况下,利用多次散射模式模拟了冬夏两......
该文针对太湖富营养化程度较严重的梅梁湾湖区,利用1992年至1998年的野外监测资料,着生研究了九十年代太湖梅梁湾浮游植物种群演替......
2010年10月-2011年9月在太湖梅梁湾围隔内研究了改性当地土壤絮凝除藻及其对水质改善的应急和长期效果,并结合室内实验研究了该技......
本文采用阿拉伯糖抗性正向突变试验(ara 试验)并辅以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营养缺陷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对太湖梅梁湾冬季表层水......
对太湖梅梁湾T0905岩芯摇蚊幼虫亚化石组合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自1940年以来梅梁湾湖区摇蚊幼虫对营养盐演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梅梁湾......
通过太湖的水量水质数学模型,模拟了梅梁湾内主要的入湖污染源———直湖港、武进港和梁溪河排入的污染物质的迁移、转化规律;分析......
针对太湖梅梁湾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富营养化严重的问题,利用太湖水量水质模型和梅梁湾藻类生长模型,在对模型进行了率定、验证的基础......
2008年对太湖梅梁湾浮游植物群落的生态学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梅梁湾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35种,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种数最多,共20......
采用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太湖梅梁湾富营养化四种主要驱动因子叶绿素a(Chl.a)、水温、总磷(TP)、总氮浓度1992—2010年的监测数据,利......
从2010年10月开始在太湖梅梁湾围隔内实验区实施了改性当地土壤技术,在研究其对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长效控制作用的同时,重点研究......
通过梅梁湾和东太湖的四季原位实验,研究CO2浓度升高对不同营养水平淡水生态系统中浮游藻类C、N、P元素计量值的影响.实验设置了270......
浮游植物对氮的吸收与其生长繁殖密切相关,太湖梅梁湾湖区蓝藻水华频频暴发,对该水域浮游植物氮吸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
通过对太湖北部贡湖、梅梁湾湖滨带观测场为期1年的野外现场调查,研究了两湖滨带沿岸浅水区水生植物现状及水质、底质的理化指标.结......
基于 1998~ 1999年周年 4季原位水下光场观测资料及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 1992~ 2 0 0 1年悬浮物、叶绿素 a、透明度长......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泊.湖泊面积2338km^2,平均深度1.89m,湖容量44亿m^3,具有饮用水源、排洪蓄洪、工农业用水......
[目的]研究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方法]对重金属总量和生物有效浓度进行了分析,采用发光细菌法进行了沉......
构建了太湖梅梁湾污染及蓝藻扩散、运移变化计算模型,模型主要由4个部分构成:(a)基于GIS构建的计算网络;(b)基于水动力学基础的水......
生态系统健康是生态学和环境管理方面一个新兴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领域.湖泊生态系统健康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满足人类社会合理要求......
对太湖梅梁湾及贡湖两个1000m^2湖滨带观测场为期1年的调查研究表明:梅梁湾观测场沉水植物仅有菹草1种;贡湖观测场沉水植物虽多达3种......
对太湖梅梁湾和五里湖表层及柱状沉积物中的酸性可挥发性硫化物(AVS)、同步可提取金属(SEM)及重金属总量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发现,......
应用连续提取法(SMT)和液体磷核磁共振(31p NMR)技术研究了太湖北部梅梁湾沉积物中磷形态和组成的剖面变化.结果表明,铁/铝磷是沉......
应用淡水沉积物中磷形态的标准测试程序(SMT),分析了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中磷形态的纵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口处各层沉积物中的各磷形态......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太湖梅梁湾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质量浓度进行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监测,分析了梅梁湾水体中微囊藻毒素(MC-R......
持久性有机物引起的水质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利用生态和健康风险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对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
稳定同位素技术通常用于指示外源输入对环境的影响,采用该技术分析了太湖北部不同湖区悬浮颗粒有机物和浮游动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
采集太湖梅梁湾和东太湖的水样和沉积物,在实验室内模拟研究不同湖区水体中溶解性无机氮(DIN)短期内的转化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太湖藻......
根据1999~2002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太湖站常规监测及周年实验资料,研究分析了影响太湖梅梁湾水体透明度变化的因素。......
为了了解太湖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利用3种常用模型[初级生产力(vertically generalized production model,简称VGPM)、C......
计算湖泊水环境容量是湖泊治理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大气沉降和湖泊自净通量是湖泊水环境容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于2014年1月......
采用GC/ECD分析了梅梁湾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现状.所测样品中有机氯农药总浓度为1.78~64.74ng/g,其中,HCHs、DDTs在几乎所有采......
在太湖梅梁湾强化净化示范区内布设了渔网围栏工程,研究了围栏介质对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围栏介质能显著提高水体透明度,在1......
人类活动引起的富营养化对太湖的碳循环模式可能产生严重影响,精细描述太湖藻华暴发消退周期的溶解性有机质分子是了解太湖碳库动......
利用2005-2009年每月一次的监测资料,对太湖竺山湾、梅梁湾和贡湖湾理化因子和浮游植物,特别是隐藻生物量周年季节变化进行比较研......
以太湖梅梁湾、月亮湾的沉积物和上覆水为材料,研究了较短时间尺度和沉积物反复扰动条件下,悬浮物中不同形态生物有效磷数量分布的......
探索了采用固相萃取对样品进行提取富集,以及配备氮磷检测器的毛细管气相色谱(CGC)法分析水中有机磷农药痕量残留的方法.结果表明:......
水体沉积物中的酸溶性硫化物(AVS)极易与二价金属阳离子反应生成难溶金属硫化物,从而控制沉积物中二价有毒金属的化学活性和生物有......
自然水体中蓝藻水华暴发日趋频繁,在50%75%的蓝藻水华水体中能够检测出微囊藻毒素(MCs)的存在,对水生生态系统安全和人类健康构成......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微生物参与下的氮循环是富营养化湖泊十分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采用基于amoA功能基因和16S rRNA基因的荧光定量PCR、PCR-DG......
近来年,太湖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基于WebGIS理论,开发集成化的太湖梅梁湾水环境监控数据综合分析和服务系统,为流域水环境......
浅水湖泊垂向环流存在着上下层反向现象,为了探究太湖湖流垂向切变规律,用声学高频流速仪ADV、ADP及风向风速仪在梅梁湾进行了9 d......
室内模拟研究了太湖梅梁湾4个季节沉积物在低磷湖水中的吸附/解吸特征,推测沉积物在各季节的"源"、"汇"转化过程,找出沉积物"源"、......
基于MODIS影像数据反演的2009年2月份至12月份太湖梅梁湾水域表面叶绿素a、悬浮物浓度以及水温数据,结合初级生产力垂向归纳模型(V......